[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管理系统CAN通讯动态组网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77018.8 | 申请日: | 2019-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1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胡依林;司马惠泉;葛石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8;H04L12/40;H04L29/08;B60L58/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陈骏键 | 
| 地址: | 213169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管理 系统 can 通讯 动态 组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CAN通讯动态组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当多个电池包接入CAN总线时,每一电池包内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过CAN总线连接至整车CAN通讯网络;2.每一电池管理系统随机生成一个节点ID发送至整车CAN通讯网络上;3.每一电池管理系统将其生成的节点ID依次与其接收到的每一个节点ID进行比较;4.若每一电池管理系统所生成的节点ID与其接收到的每一个节点ID均为不一致,则整车系统分别向每一电池管理系统分配预先定义的ID地址;5.允许这些电池包的电池管理系统接入整车CAN通讯网络并进行通讯组网。本发明能避免组网异常,方便集群充电过程中通讯组网过程,降低组网前期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CAN通讯动态组网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电动车,随着二轮电动车新国标发布,整车更加趋于轻量化,锂电池代替铅酸电池成为趋势。此外,随着共享二轮电动运营商的出现,需进行电池包集中充电管理。便携式电池包将逐渐成为主流,消费者希望电池包具有长续航、便携的功能,随着这种消费需求的提出,一台二轮电动车装配有两个甚至更多的电池包的方案也应运而生。目前,当多个电池包集中进行充电或者装配在一台电动车上的两块或多块电池包集中进行充电时,每一电池包的电池管理系统预先配置自身的节点ID,再根据配置好的节点ID进行通讯组网。若在通讯组网过程中遇到不同节点ID相同的情况,则会出现通讯组网异常的问题,导致无法对电池包进行正常充电。为此,本申请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方便集群充电过程中通讯组网过程、提高二轮电动车与电池包匹配及组网的随机性、降低组网前期的工作量的电池管理系统CAN通讯动态组网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CAN通讯动态组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当多个电池包接入CAN总线时,每一电池包内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过CAN总线连接至整车CAN通讯网络;
步骤S20,每一电池管理系统随机生成一个节点ID,并将生成的节点ID发送至整车CAN通讯网络上;
步骤S30,每一电池管理系统分别同步从所述整车CAN通讯网络上获取其他的电池管理系统向所述整车CAN通讯网络发送的节点ID,并将其生成的节点ID依次与其接收到的每一个节点ID进行比较;
步骤S40,若每一电池管理系统所生成的节点ID与其接收到的每一个节点ID均为不一致,则整车系统分别向每一电池管理系统分配预先定义的ID地址;
步骤S50,允许这些电池包的电池管理系统接入所述整车CAN通讯网络并进行通讯组网。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S20与步骤S30之间还包括:
判断每一电池管理系统所生成的节点ID与整车系统分配给BMS的ID范围是否构成冲突;
若每一个电池管理系统所生成的节点ID与整车系统分配给BMS的ID范围均不构成冲突,则执行步骤S30;
若任意一个电池管理系统所生成的节点ID与整车系统分配给BMS的ID范围构成冲突,则返回步骤S2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S20中,每一电池管理系统所生成的节点ID由X个固定位构成,所述节点ID中的Y位数为随机数,其中,X≥2,0<Y≤X。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节点ID中X个固定位为参照CAN通讯协议进行确定,可为29位扩展帧或者11位标准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70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