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4614.0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5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朱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易百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35 | 分类号: | G06F8/35;G06F11/36 |
代理公司: | 11411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苏友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虚拟模型 代码程序 目标计算机 虚拟情景 指令信息 画框 改写 开发 计算机软件开发 演示 软件测试系统 软件开发系统 二次筛选 模拟测试 模型生成 目标标准 软件输出 输入需求 效果选择 硬件电路 自动筛选 自动生成 固化 传送 筛选 修正 情景 展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目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需求,向软件开发系统中输入需求指令信息,按照指令信息自动筛选标准虚拟模型;在虚拟情景画框中展示筛选后的标准虚拟模型,二次筛选后的标准虚拟模型在虚拟情景画框中进行情景演示,开发者根据演示效果选择最佳的标准虚拟模型;选择出最佳的标准虚拟模型后,开发者根据目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需求,不断对标准虚拟模型进行修正和改写,改写后的目标标准模型生成与模型对应的代码程序,然后将自动生成的代码程序固化在相应的硬件电路中;将代码程序传送至软件测试系统内进行模拟测试,对软件进行稳定性修成后进行软件输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模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
背景技术
软件开发是根据用户要求建造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的过程。软件开发是一项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系统工程。软件一般是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的。通常采用软件开发工具可以进行开发。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并不只是包括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与这些程序相关的文件一般也被认为是软件的一部分。软件设计思路和方法的一般过程,包括设计软件的功能和实现的算法和方法、软件的总体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编程和调试、程序联调和测试以及编写、提交程序。
随着现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嵌入式系统开发经逐步面临着市场需求多样性与开发实现快速性之间的矛盾,然而传统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模式,从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到测试的顺序开发过程中由于开发环节较多、中间文档较多,常导致各开发环节之间的衔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遗漏危机,一旦在最终实现和测试阶段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或是需求不满足的情况,则无法进行跨越阶段的重复设计,只能从头开始设计和实现,这样将无法满足市场对产品开发周期的快速性需求,使嵌入式系统开发陷入设计瓶颈。目前人们在通过使用模型进行软件开发时,大多是需要人们先根据目标需求人工构建对应模型,然而,这样的软件模型构建软件开发方式会浪费人们大量的时间,无法达到缩短人们构建软件模型时间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模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模型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目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需求,向软件开发系统中输入需求指令信息,软件开发系统识别需求指令信息中的信息要求后,按照指令信息自动筛选标准虚拟模型;
S2:在虚拟情景画框中展示筛选后的标准虚拟模型,目标对比模块对筛选处的标准虚拟模型进行进一步对比筛选,二次筛选后的标准虚拟模型在虚拟情景画框中进行情景演示,开发者根据演示效果选择最佳的标准虚拟模型;
S3:选择出最佳的标准虚拟模型后,在软件开发平台上,开发者根据目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需求,不断对标准虚拟模型进行修正和改写,改写后的目标标准模型经过软件开发系统确认后通过自动生成模块生成与模型对应的代码程序,然后将自动生成的代码程序固化在相应的硬件电路中;
S4:在软件测试系统内设定模拟演示情景,将代码程序传送至软件测试系统内进行模拟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软件输出;
S5:判断结果合格后,对软件进行稳定性修成后进行软件输出。
优选的,所述软件开发系统中包涵大量的标准虚拟模型,每个标准虚拟模型都带有不同的标准需求特征。
优选的,同一标准虚拟模型上的标准需求特征各不相同,不同的标准虚拟模型上的标准需求特征可能出现重复。
优选的,S1)中筛选出的的标准虚拟模型数量可能不止一个,按照贴近原则,复合指令信息要求的标准虚拟模型都可被筛选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易百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易百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46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件开发方法
- 下一篇:业务逻辑代码自动生成方法、装置以及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