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氧共生型园林绿地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3273.5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9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军;杨凌;张锡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凌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00;A01G25/02;A01C23/04;F24F5/00;E04B1/00;E04B2/00;C25B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地净化 氢氧 绿地 地下灌溉管网 灌溉系统 建筑模块 园林绿地 共生型 连通 藤本植物 水系 环境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地下管网 地下灌溉 发生单元 负氢离子 灌溉单元 绿色健康 净化 农田 景观池 原有的 综合体 氢态 乔木 共生 农业技术 灌木 田园 铺设 蓄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氧共生型园林绿地系统,包括绿地模块、建筑模块、农田模块、湿地净化模块和灌溉系统,所述绿地模块和湿地净化模块自然分布,所述绿地模块包括多个由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所述建筑模块和农田模块依托绿地模块而设;所述灌溉系统包括蓄水景观池,位于湿地净化模块下游的净化水系,与净化水系连通的地下灌溉管网,设置在地下灌溉管网上的负氢离子发生单元,以及与地下灌溉管网连通的灌溉单元。该系统是依托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铺设地下管网,再结合氢态农业技术,打造而成的田园综合体绿色健康氢氧共生环境生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地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氧共生型园林绿地系统。
背景技术
纵观全球各国发展阶段基本上都是以牺牲环境带来工业革命的同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中国也不例外。在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对水土的污染、空气的质量、以及气候变化都或多或少的产生了破坏。近年来,在大力整治环境、留住绿水青山的号召下,国家投入大量精力金钱人力物力整治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取得了很大成效。联合国全球调查中国的绿地覆盖率在2018年增加5%,这是对全球的重大贡献。然而,当前我们在人居环境的生活圈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基本上是空白,只有极少数建筑利用植物墙、大阳台养殖花卉,或是直接打造湿地生态系统,在保留部分生态环境的同时,改造为生态园林。前者造价高、不易打理、灌溉复杂,且不易大面积推广,无法使民众受惠;而后者需要整体规划布局,斥巨资打造园林景观等,且其后期维护耗费巨大,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土地污染也会日益严重,“生态”亦不再生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氢氧共生型园林绿地系统,该系统是依托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铺设地下管网,再结合氢态农业技术,打造而成的田园综合体绿色健康氢氧共生环境生态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氢氧共生型园林绿地系统,包括绿地模块、建筑模块、农田模块、湿地净化模块和灌溉系统,所述绿地模块和湿地净化模块自然分布,所述绿地模块包括多个由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所述建筑模块和农田模块依托绿地模块而设;所述灌溉系统包括蓄水景观池,位于湿地净化模块下游的净化水系,与净化水系连通的地下灌溉管网,设置在地下灌溉管网上的负氢离子发生单元,以及与地下灌溉管网连通的灌溉单元。
具体的说,所述地下灌溉管网包括净化水蓄水池、营养液缓冲池、主管、主支管和分支管,所述净化水蓄水池有多个,并与净化水系相接,用于净化水系内的净化水自然渗入并储存;所述营养液缓冲池有多个,并设于绿地模块或农田模块中,且每个营养液缓冲池均通过一根主管与最近的净化水蓄水池连通,主管上设有阀门;所述营养液缓冲池上方设有人孔,人孔上设有池盖;每个营养液缓冲池均对应若干主支管,主支管进水端贯穿营养液缓冲池侧面上部后伸入营养液缓冲池下部,并通过抽水泵抽水;每根主支管均对应若干分支管,分支管通过阀门与主支管连通;所述主支管上设有用于确保灌溉单元供水的加压设备;所述分支管上设有流量控制设备;所述主管、主支管和分支管均埋于地下至少1.5m深。
具体的说,所述灌溉单元用于对绿地模块、建筑模块、农田模块进行灌溉,包括立管和灌溉装置,所述立管有若干,且立管下端与地下灌溉管网连通,上端与灌溉装置相接、以为灌溉装置供水;所述立管上设有测温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灌溉装置为喷淋头、滴灌系统、浇灌系统或生活用水管。
更具体的说,所述地下灌溉管网还包括地下水净水箱和与地下水净水箱连通的分配箱,所述地下水净水箱通过抽水泵抽入地下水净化,然后输入分配箱中,所述营养液缓冲池通过阀门与最近的分配箱连通;所述营养液缓冲池与分配箱的设置比例为3~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凌,未经杨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32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