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氧共生型园林绿地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3273.5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9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军;杨凌;张锡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凌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00;A01G25/02;A01C23/04;F24F5/00;E04B1/00;E04B2/00;C25B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地净化 氢氧 绿地 地下灌溉管网 灌溉系统 建筑模块 园林绿地 共生型 连通 藤本植物 水系 环境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地下管网 地下灌溉 发生单元 负氢离子 灌溉单元 绿色健康 净化 农田 景观池 原有的 综合体 氢态 乔木 共生 农业技术 灌木 田园 铺设 蓄水 | ||
1.一种氢氧共生型园林绿地系统,包括绿地模块、建筑模块、农田模块、湿地净化模块和灌溉系统,所述绿地模块和湿地净化模块自然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地模块包括多个由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所述建筑模块和农田模块依托绿地模块而设;所述灌溉系统包括蓄水景观池(1),位于湿地净化模块下游的净化水系(2),与净化水系连通的地下灌溉管网,设置在地下灌溉管网上的负氢离子发生单元,以及与地下灌溉管网连通的灌溉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氧共生型园林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灌溉管网包括净化水蓄水池(3)、营养液缓冲池(31)、主管(32)、主支管(33)和分支管(34),所述净化水蓄水池(3)有多个,并与净化水系(2)相接,用于净化水系内的净化水自然渗入并储存;所述营养液缓冲池(31)有多个,并设于绿地模块或农田模块中,且每个营养液缓冲池(31)均通过一根主管(32)与最近的净化水蓄水池(3)连通,主管上设有阀门;所述营养液缓冲池(31)上方设有人孔,人孔上设有池盖(35);每个营养液缓冲池均对应若干主支管(33),主支管进水端贯穿营养液缓冲池侧面上部后伸入营养液缓冲池(31)下部,并通过抽水泵抽水;每根主支管均对应若干分支管(34),分支管通过阀门与主支管连通;所述主支管(33)上设有用于确保灌溉单元供水的加压设备;所述分支管(34)上设有流量控制设备;所述主管(32)、主支管(33)和分支管(34)均埋于地下至少1.5m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氢氧共生型园林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单元用于对绿地模块、建筑模块、农田模块进行灌溉,包括立管(4)和灌溉装置,所述立管有若干,且立管下端与地下灌溉管网连通,上端与灌溉装置相接、以为灌溉装置供水;所述立管(4)上设有测温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氢氧共生型园林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装置为喷淋头、滴灌系统、浇灌系统或生活用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氢氧共生型园林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灌溉管网还包括地下水净水箱(36)和与地下水净水箱连通的分配箱(37),所述地下水净水箱通过抽水泵抽入地下水净化,然后输入分配箱中,所述营养液缓冲池(31)通过阀门与最近的分配箱连通;所述营养液缓冲池(31)与分配箱(37)的设置比例为3~10:1。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一种氢氧共生型园林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单元包括设备放置仓(5)、负氢离子发生管道(51)和负离子脉冲雷达设备(52),所述设备放置仓与营养液缓冲池(31)一一对应,所述负氢离子发生管道(51)一端向下延伸至对应营养液缓冲池下部作为进液口,另一端向下延伸至营养液缓冲池上部作为出液口;所述负离子脉冲雷达设备(52)设置在负氢离子发生管道上并置于设备放置仓内;所述负离子脉冲雷达设备(52)与进液口之间的负氢离子发生管道(51)还设有抽水泵,该抽水泵置于设备放置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氢氧共生型园林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块包括多个海绵建筑,所述海绵建筑包括建筑墙体,依次设置在建筑墙体外表面的养殖基层、内墙喜阴植物墙和外墙喜阳植物墙,设置在建筑墙体上部的室内采光系统,以及用于为建筑墙体内供新风的新风系统;所述内墙养殖基层内设置有用于灌溉所述内墙喜阴植物墙的滴水灌溉系统,所述滴水灌溉系统与最近的立管(4)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凌,未经杨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327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