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辆实时数据纯3D的事故还原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2286.4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3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赛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19/00;G06Q5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城镇邓元社***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车辆 实时 数据 事故 还原 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车辆实时数据纯3D的事故还原技术,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终端接入车辆ECU单元,直接获取车辆当前车速,轨迹、转向等所有行驶信息,通过GPS、陀螺仪、雷达等可获取当前路段车道详细经纬度坐标、车前后车辆车距等信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可以通过车上车载设备(车联网)获取车辆行驶信息,通过一键抓取(手机/车机)直接通过后台服务器获取一定时间内的车辆数据,用3D展现出行驶数据(同时可发送给保险公司),从而事故双方可以尽快将车移动到不影响交通的地方处理事故理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影像成型技术,尤其是一种基于车辆实时数据纯3D的事故还原技术。
背景技术
当下车主开车痛点是交通拥堵,而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所有交通事故责任划定是由交警现场处理,很多时候一个交通事故需要等很长时间处理,因此造成交通堵塞。
对于交通事故现有技术有通过电子眼进行辅助判断,没有电子眼的情况下多采用以往经验判断(有失公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基于车辆实时数据纯3D的事故还原技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车辆实时数据纯3D的事故还原技术,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终端接入车辆 ECU 单元,直接获取车辆当前车速,轨迹、转向等所有行驶信息,通过GPS、陀螺仪、雷达等可获取当前路段车道详细经纬度坐标、车前后车辆车距等信息;
2)其次,当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车主主动触发上报,会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4G/5G)将该车辆该时段内的信息和事故信息通过3D模型算法快速的还原3D视频,可通过终端查看;
3)最后,事故车主可以将还原3D数据在线提交给交警/保险公司进行处理,减少事故处理流程,减少处理时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为手机、平板或者电脑。
一种基于车辆实时数据纯3D的事故还原技术,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当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车主主动触发上报,并将终端接入车辆 ECU单元;
2)其次,获取车辆当前车速,轨迹、转向等所有行驶信息,通过GPS、陀螺仪、雷达等可获取当前路段车道详细经纬度坐标、车前后车辆车距等信息;并在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4G/5G)将该车辆该时段内的信息和事故信息通过3D模型算法快速的还原3D视频,可通过终端查看;
3)最后,事故车主可以将还原3D数据在线提交给交警/保险公司进行处理,减少事故处理流程,减少处理时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终端为手机、平板或者电脑。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可以通过车上车载设备(车联网)获取车辆行驶信息,通过一键抓取(手机/车机)直接通过后台服务器获取一定时间内的车辆数据,用3D展现出行驶数据(同时可发送给保险公司),从而事故双方可以尽快将车移动到不影响交通的地方处理事故理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基于车辆实时数据纯3D的事故还原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终端接入车辆 ECU 单元,直接获取车辆当前车速,轨迹、转向等所有行驶信息,通过GPS、陀螺仪、雷达等可获取当前路段车道详细经纬度坐标、车前后车辆车距等信息;
2)其次,当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车主主动触发上报,会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4G/5G)将该车辆该时段内的信息和事故信息通过3D模型算法快速的还原3D视频,可通过终端查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赛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赛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22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