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注热-置换联合模拟开采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49405.0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0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燕鸿;樊栓狮;朗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4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张德斌;姚亮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气 水合物 置换 联合 模拟 开采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注热‑置换联合模拟开采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置换气体气瓶(1)、CH4气瓶(25)、第一气体流量计(3)、第二气体流量计(17)、加热器(4)、控温装置(13)、反应釜(11)、数据采集仪(15)和计算机(16);反应釜(11)设置在控温装置(13)中以通过控温装置来对反应容器内的温度进行控制,所述置换气体气瓶(1)、第一气体流量计(3)、加热器(4)和反应釜(11)通过第一管路(26)顺序连接,CH4气瓶(25)、第二气体流量计(17)和反应釜(11)通过第二管路(27)顺序连接,所述数据采集仪(15)分别与反应釜(11)和计算机(16)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注热-置换联合模拟开采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是一种清洁的能源资源,其碳含量相当于世界各地的常规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在能源紧缺的今天,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利益,目前传统的天然气开采方法主要有降压法、注热法,化学试剂法或联合以上两种方法。相对于单一的开采方法,联合开采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
现有的联合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方法主要有注热+降压法、置换+降压法、注热+化学试剂法、降压+化学试剂法等。其中置换法作为单一开采法中封存气体同时开采能源的优质方法,但其置换效率低,而注热法起效快、成本高,结合两者进行联合开采,能提高置换开采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注热-置换联合模拟开采装置;本发明的装置实现了在生成水合物的基础上,进行置换气体辅热置换开采水合物,提高置换速率和置换率,操作简易、结构简明、成本低。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注热-置换联合开采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注热-置换联合模拟开采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置换气体气瓶1、CH4气瓶25、第一气体流量计3、第二气体流量计17、加热器4、控温装置13、反应釜11、数据采集仪15和计算机 16;反应釜11设置在控温装置13中以通过控温装置来对反应容器内的温度进行控制,所述置换气体气瓶1、第一气体流量计3、加热器4和反应釜11通过第一管路26顺序连接,CH4气瓶25、第二气体流量计17和反应釜11通过第二管路27顺序连接,所述数据采集仪15分别与反应釜11和计算机16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第二气体流量计17为湿式气体流量计。
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控温装置13为恒温水槽。
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加热器4为空气加热器。
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反应釜11包括釜体29、设置于釜体 29顶部的釜盖28、位于釜盖28上的气体进出口9、置于釜体29底部的出砂口14;所述釜盖28上设置接至釜体29内腔的压力检测接口26和温度检测接口27,盘管12 通过气体进出口9伸入釜体29内腔。
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釜盖和釜体通过螺纹或法兰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反应釜11还包括设置在釜体29底部用于支撑釜体29的支架30。
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反应釜11还包括与压力检测接口26 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18和设置在温度检测接口27的温度传感器10;所述压力传感器18和温度传感器10分别与数据采集仪15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盘管12的高度为反应釜内腔高度的 1/4-1/2;直径为反应釜内腔直径的0.25-0.75;盘管螺旋直径为反应釜内直径的 0.25-0.7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94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