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环刀脱模的并联式电动旋转脱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38539.2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6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宋新江;姜屏;徐海波;许开通;李娜;钱财富;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绍兴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36 | 分类号: | G01N1/36;G01N1/08;G01N3/24;G01N3/02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沈佳迎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刀 脱模 脱模机构 电动旋转 并联式 固定筒 动力机构控制 一次性脱模 动力机构 上下升降 试样分离 试样脱模 土工测试 土木工程 脱模设备 扰动性 同一性 阻碍 室内 学科 | ||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学科的室内土工测试领域,特指一种用于环刀脱模的并联式电动旋转脱模方法,包括动力机构、脱模台、脱模机构。通过动力机构控制脱模机构上下升降,将环刀试样固定于脱模机构的环刀固定筒中,将脱模台设置在环刀固定筒下方,在脱模机构下降时,脱模台只能阻碍环刀试样内部的试样而不会阻碍外圈的环刀,从而使环刀和试样分离。采用上述方案后,以解决现有的脱模设备在脱模过程中对试样的扰动性过大、环刀试样脱模后的同一性较低、一次性脱模数量单一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学科的室内土工测试领域,特指一种用于环刀脱模的并联式电动旋转脱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设计之初就需对现场试样进行力学测试。地基的主要破坏形式是剪切破坏,直剪试验是确定土体抗剪强度的常用方法。在测试土体的抗剪强度前,需将准备好的土样放入环刀中,利用锤击法制成直径61.8mm、高20mm的标准环刀试样,然后脱模取出环刀内的标准试样,进行直剪试验测量其力学性能。目前,试验的传统脱模方式是先将卡住环刀的脱模圆环放在直剪仪盒上,再将环刀试样安放在脱模圆环。通过在环刀试样上放置一个圆柱体,对圆柱体施压,从而将环刀内试样压入直剪仪盒中。在脱模过程中,由于无法控制对环刀试样的施加压力,容易给试样带来不同程度上的扰动,使同一批直剪试样脱模后同一性较低。而且,传统脱模方式一次性脱模数量单一,使得完成全部试样的脱模时间相对较长。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做出了以下改进:“土工环刀脱膜器(申请号:CN201520392125.3)”通过压杆带动击锤使压头下压来提高脱模效率,但在脱模过程中仍然会对硬度不高试样产生较大的扰动。“一种土工环刀脱模器(申请号:CN201520337465.6)”和“一种用土工试验用环刀脱模器(申请号:CN201720553147.2)”,固定环刀不动,通过千斤顶对环刀内的试样施压,使环刀内的试样顶出环刀。这种改进方法可以节省人力、提高脱模效率,但对试样仍存在的一定扰动性。由于直剪试验对试样的完整性和同一性要求较高,而现有的脱模方法都是固定环刀不动,对环刀内的试样施加竖向压力,使环刀与试样分离。这些脱模方法都是对环刀中的试样间接做功,使得难以制出差异较小、扰动性较小的同批次试样。
因此,本发明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用于环刀脱模的并联式电动旋转脱模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环刀脱模的并联式电动旋转脱模方法,以解决现有的脱模设备在脱模过程中对试样的扰动性过大、环刀试样脱模后的同一性较低、一次性脱模数量单一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环刀脱模的并联式电动旋转脱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环刀试样。在环刀内壁涂抹润滑剂,利用锤击法将准备好的土样在环刀内分层击实,最终制成标准环刀试样;
(2)在脱模机构的下方设置脱模台,脱模台只能阻碍环刀试样内部的试样而不会阻碍外圈的环刀;
(3)将环刀试样安放到脱模机构的环刀固定筒中固定;
(4)将脱模机构中的升降旋轴连接筒和动力机构的升降旋轴连接;
(5)脱模,通过动力机构控制脱模机构下降,在脱模台的作用下使环刀和试样完全分离;松开脱模机构对环刀的固定,使脱模机构回升;
(6)在脱模台上的试样上依次安放滤纸、滤石,然后将脱模台与试样一同从脱模台卡槽中移出;
(7)将直剪仪下盒对准脱模台,使滤石和试样填满直剪仪下盒的试样卡槽,垂直翻转脱模台和直剪仪下盒后,移开脱模台,从而完成初步装样,重复上述步骤(6)(7),将剩余的3个试样装入直剪仪盒;
(8)整理仪器,完成脱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绍兴文理学院,未经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85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加压转膜装置及其应用
- 下一篇:微生物动态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