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通道装置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38302.4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7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储博钊;钟思青;何乐路;王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F13/00;C07D3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装置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微通道装置,包括微混合器(a)与微反应器(b),其中微混合器的出口与微反应器侧面入口通过连接管路(7)连接;
所述微混合器包括:水相原料入口(1)、油相原料入口(2)、混合通道(3)、微筛孔(4)、混合器套管(5)、混合器喷嘴(6);
所述微反应器包括:气相产物出口(8)、液相原料入口(9)、反应器外壁(10)、反应通道(11)、加热管壁(12)、液相产物出口(13)、气相原料入口(14)、加热介质入口(15);
所述微混合器(a)的个数大于等于2,优选为偶数个;微混合器(a)位于微反应器(b)两侧的对称位置,微混合器中轴线与微反应器的中轴线夹角为30-150°,优选为60-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装置,其中所述微混合器(a)中的混合通道(3)为混合器套管(5)与混合器喷嘴(6)之间形成的环隙间距为10~1000微米的环隙空间I,环隙间距优选为50~750微米,更优选为400~60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装置,其中所述微筛孔(4)选自折型微筛孔、梯型微筛孔、Z型微筛孔,优选为折型微孔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装置,所述折型微筛孔(4)分布于混合器喷嘴(6)柱状体的侧面,水力学直径为5~500微米,优选20~200微米,孔间距为50~5000微米,优选100~1000微米,折型夹角为20~160°,优选为60~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装置,其中,所述微反应器的液相原料入口(9)为倾角在5~45°的折型挡板,折型挡板末端与微反应器外壁(10)之间形成的环隙间距为100~500微米的环隙空间II,优选环隙间距为200~300微米,所述反应通道(11)为加热管壁(12)与反应器外壁(10)之间形成的环隙间距为500~5000微米的环隙空间Ⅲ,优选1000~4000微米,更优选2000~3000微米。
6.一种混合反应耦合过程的方法,采用微通道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1)水相原料与油相原料在微混合器(a)中进行混合过程,水相原料由水相原料入口(1)进入混合器(a)混合,经微筛孔(4)分散后与由油相原料入口(2)进入的油相原料接触;
(2)微混合器(a)出口得到的液体经过连接管路(7)进入微反应器(b)作为液相原料;
(3)液相原料与气相原料在微反应器(b)中进行反应,液相原料由液相原料入口(9)进入与由气相原料入口(14)进入的气相原料在反应通道(11)中逆流接触,通过加热管壁(12)中的加热介质提供反应所需热量,反应过程的气相产物由气相产物出口(8)处排出,液相产物由液相产物出口(13)处排出;
所述的微混合器(a)中包含:水相原料入口(1)、油相原料入口(2)、混合通道(3)、微筛孔(4)、混合器套管(5)、混合器喷嘴(6);所述微筛孔优选为折型微筛孔;所述微反应器包括:气相产物出口(8)、液相原料入口(9)、反应器外壁(10)、反应通道(11)、加热管壁(12)、液相产物出口(13)、气相原料入口(14)、加热介质入口(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830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极转角度装夹的工装
- 下一篇:积碳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