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相对称的电励磁双凸极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4598.2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1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蒋思远;周波;赵锋;熊磊;冯小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9/12 | 分类号: | H02K19/12;H02K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葛潇敏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对 电励磁双凸极 电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相对称的电励磁双凸极电机,该电机为(8/6)N或(8/10)N极结构,包括同转轴的定子铁心和转子铁心,每个励磁元件跨四个定子极绕制,将电枢绕组中分布位置不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各相绕组进行组合,并通过反向串联构成四相绕组;在电机的定子极弧系数大于等于0.5情况下在电机的定、转子两侧开槽,形成新型的带极靴定、转子极型。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四相双凸极电机转矩脉动大的问题,且可以四相同时通电工作,电机容错性能好,转矩密度大;同时采用新型的带极靴定转子极型,在保证定转子极弧系数的前提下,从根本上解决了双凸极电机励磁槽槽满率紧张的问题,实现了励磁元件和铁心饱和程度间的合理匹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电机本体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相对称的电励磁双凸极电机。
背景技术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既有开关磁阻电机转子结构简单、无绕组和永磁体,高温、高速运行能力强,以及定子上各相绕组在物理和电磁上独立,容错能力强、可靠性高的优点,又具有电励磁同步电机发电控制简单、控制电路可靠性高的优点,在航空、汽车舰船、风力发电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三相电励磁双凸极电机通常采用6N/4N极结构(N为正整数),但该电机的绕组多采用星型连接,各相之间没有实现有效的隔离,当一相绕组出现故障后就会使整个系统不能工作。四相电机拥有四相定子绕组,电机在出现单相故障后仍可以实现一定的输出,增强了电机的容错能力,故相数冗余设计成为双凸极容错电机的研究热点之一。
传统m相电励磁双凸极电机励磁绕组匝链m相电枢绕组,每相定子绕组的每个定子线圈距离励磁元件分布位置不同,各相磁路不一致导致每相磁链变化率不同,因此反电势波形的对称性较差,该电机作为发电机运行时电压脉动大,作为电动机运行时存在转矩脉动和振动噪声较大的问题,且不对称程度随着相数的增加愈加严重。
目前已有的技术中,对四相电机的对称性设计的研究还较少。例如申请人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各相电感对称的四相双凸极无刷直流电机,申请号:201310079451.4,公开了一种其单元电机为12/9或12/15极的四相双凸极电机,每个励磁元件跨三个定子极绕制,每相定子绕组的每个定子线圈的分布位置不同,这种四相定子绕组对称分布的方式达到了各相电感的对称,但由于励磁元件的增多,使得铜材消耗大,且励磁损耗增加。本申请的发明人之一发表的论文《多相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的极数和极弧系数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7)),推导了多相电励磁双凸极电机普遍适用的定子极数、转子极数和定转子极弧系数等结构参数的约束公式,但四相同时出力的(8/6)N电励磁双凸极电机在增强电机容错能力的同时,定子极弧系数为0.667,较大的极弧系数使得定子槽面积减小,造成电机槽满率(尤其是励磁槽)紧张,且电机铁心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铜材消耗大、励磁损耗增加、电机槽满率紧张、电机铁心利用率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励磁双凸极电机。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四相对称的电励磁双凸极电机,包括:同转轴设置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心、励磁元件以及A相、B相、C相、D相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心为凸极结构,所述定子铁心上设有8N个定子极;所述励磁元件绕制在定子铁心上,励磁元件的数目为2N个,每个励磁元件跨四个定子极分布;相邻的励磁元件的绕制方向相反,且相邻的励磁元件相互串联;所述A、B、C、D四相定子绕组由分布位置不同且相位相差180°的电枢绕组反向串联构成;所述电枢绕组为绕制在各个定子极上的集中绕组;且每个电枢绕组绕制方向和所匝链励磁元件绕制方向一致;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凸极结构的转子铁心,所述转子铁心上设有6N或10N个转子极;所述N为正整数。
进一步的,当定、转子极数采用8N/6N配对时,定子极弧系数为0.667,转子极弧系数为0.5;且每个定、转子极根部两侧设有凹槽。
进一步的,当定、转子极数采用8N/10N配对时,定子极弧系数为0.4,转子极弧系数为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45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