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尼器、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2037.2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3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拜亮;顾伟峰;刘岩;许可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27 | 分类号: | F16F15/027;F16F15/04;F16F15/28;F03D1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宋海斌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风力 发电 机组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阻尼器、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阻尼器包括阻尼机构和液压机构;阻尼机构包括配重部、连接杆和弹性液压容器;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配重部上,另一端连接在弹性液压容器上,连接杆与配重块的连接、连接杆与弹性液压容器的连接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是铰接;弹性液压容器与液压机构通过液路连接;液压机构用于调节弹性液压容器与连接杆之间的压力。本申请提供的阻尼器通过将阻尼机构与液压机构相结合,能够将阻尼机构上受到的作用力通过弹性液压容器转移到液压机构上,利用液压机构中的液体具有黏度和流动性的特点,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同应用场合的、不同型号的塔筒,设备安装方便,工作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用于抑制高空或高层结构体振动的阻尼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阻尼器、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风电产业的发展正蒸蒸日上,普遍采用高塔筒装设风力发电机组(简称风机)。而随着风机高度的增加,风机又是一种始终处在振动环境中工作的装置,塔架的柔性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会加剧塔架的晃动,也更加容易导致风机发生涡激振动。
塔架的晃动问题催生了塔筒阻尼器的产生。通常,塔筒阻尼器一端悬挂且生根于塔筒壁的框架上(即与塔筒壁连接),而另一端则悬挂有重物,通过消耗重物晃动时的能量,将塔筒的振动消除或减弱。现有技术当中有通过重物搅动液体的方式,有通过设置电磁阻尼的方式,如此等等,但是这些方式都存在阻尼设备调整困难的问题,塔筒一旦发生变化,例如塔筒的型号不同,即需要重新设计阻尼器,从而导致阻尼器的安装调试以及工作运行都较为繁琐,影响设备安装和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阻尼器、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阻尼器,包括阻尼机构和液压机构;
阻尼机构包括配重部、连接杆和弹性液压容器;
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配重部上,另一端连接在弹性液压容器上,连接杆与配重块的连接、连接杆与弹性液压容器的连接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是铰接;弹性液压容器与液压机构通过液路连接;液压机构用于调节弹性液压容器与连接杆之间的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压机构包括充液回路和卸荷回路;充液回路和卸荷回路都与弹性液压容器液路连接;卸荷回路用于向弹性液压容器补充流体,充液回路用于吸收由弹性液压容器流出的流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液回路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一节流阀和蓄能器;第一单向阀一端连接在弹性液压容器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节流阀的一端上;第一节流阀的另一端连接在蓄能器上;弹性液压容器中的流体可经第一单向阀流入蓄能器;
卸荷回路包括第二单向阀和油箱,第二单向阀的一端连接在弹性液压容器上,另一端连接在油箱上;油箱中的流体可经第二单向阀流入弹性液压容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蓄能器与油箱之间设有卸荷阀和第二节流阀,卸荷阀一端通过液路连接蓄能器,另一端通过液路连接在第二节流阀的一端上,第二节流阀的另一端通过液路连接在油箱上;蓄能器中的流体压力达到第一预设压力阈值,卸荷阀连通蓄能器与油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液回路还包括压力表和压力开关,压力开关分别与压力表和卸荷阀电连接;压力表设置在蓄能器上,用于检测蓄能器内的流体压力,压力开关用于当通过压力表检测到蓄能器中的流体压力达到第一预设压力阈值时,控制卸荷阀连通蓄能器与油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液回路还包括溢流阀;溢流阀一端与蓄能器连接,另一端与油箱连接;溢流阀用于当蓄能器中的流体压力达到第二预设压力阈值时,连通蓄能器与油箱;第二预设压力阈值大于第一预设压力阈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液回路还包括手动阀,手动阀一端与蓄能器连接,另一端与油箱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2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