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备细粒棘球蚴病诊断试剂的多肽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99342.2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4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孙雨;王传彬;宋晓晖;赵晓春;肖颖;杨林;王睿男;蒋菲;白崇生;王美君;曹丽萍;央珍;李硕;刘林青;邹联斌;曾邦权;韦正吉;肖开提·阿不都克里木;王文;林汉亮;李晓霞;扎西卓玛;亢文华;刘健鹏;徐琦;苏晓慧;刘玉良;毕一鸣;马英;李舵;任娟;马晓燕;薛文;秦菊;杨天意;孙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C07K14/435 | 分类号: | C07K14/435;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任凤华 |
地址: | 1026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备 细粒 棘球蚴病 诊断 试剂 多肽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制备细粒棘球蚴病诊断试剂的多肽及其应用。用于制备细粒棘球蚴病诊断试剂的多肽是eB2‑3和/或eB3‑3,eB2‑3是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的多肽,eB3‑3是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的多肽。将该多肽和载体蛋白偶联得到的eB2‑3偶联物和/或eB3‑3偶联物作为包被原制备的抗体检测试剂盒敏感性高,准确性高,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基层各级兽医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细粒棘球蚴感染血清抗体的快速大量筛选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细粒棘球蚴病诊断试剂的多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又称包生绦虫。成虫寄生于犬科食肉动物,而幼虫(棘球蚴)主要寄生于人和牛、绵羊等草食动物,引起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称为细粒棘球蚴病。羊采食时吃到犬排出的细粒棘球绦虫的孕卵节片或虫卵后,卵内的六钩蚴在消化道逸出,钻入肠壁,随血液和淋巴散布到身体各处发育成成虫,引起包虫病。羊患包虫病后一般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发现感染后扑杀、尸体做无害化处理为主,并防止脏器被犬吃掉导致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污染周围环境。所以及时的诊断检测扑杀阳性动物是防控该病传染给人的有效手段。国内外学者对筛选细粒棘球蚴的优势诊断抗原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焦点为抗原B(AgB)。抗原B是包虫病囊液中的一种分子量为120~160kDa的耐热脂蛋白,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并被认为是目前用于免疫诊断试验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抗原之一。AgB是由数个约8kDa的亚基组成的多聚体,免疫印迹显示其最小亚基(8kDa)是最具有诊断价值的靶抗原。编码AgB基因是一个基因家族,含有AgB1、AgB2、AgB3、AgB4基因。
江莉等利用pET32a载体、pET28a载体和pGEX4T-1载体,表达我国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新疆源和甘肃源)中克隆的AgB1和AgB2两个亚单位基因,结果表明AgB1在pET28a载体中不能表达,而在pGEX4T-1和pET32a中可表达,但表达蛋白均为不溶性。AgB2在3种载体中均能表达,表达蛋白的溶解性依次为:不溶-部分可溶-可溶。
在我国包虫病主要分为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两种类型。我国主要存在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泡型包虫病(多房棘球蚴病),多房棘球蚴病危害严重,致死率高,又被称为“虫癌”。由于细粒棘球蚴病具有与多房棘球蚴病相似的临床症状,因此需借助实验室检测技术对该病进行确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细粒棘球蚴抗体检测的特异性,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细粒棘球蚴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备细粒棘球蚴抗体(细粒棘球蚴感染抗体或细粒棘球蚴病抗体)检测试剂的成套多肽或用于制备细粒棘球蚴病诊断试剂的成套多肽。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制备细粒棘球蚴抗体(细粒棘球蚴感染抗体或细粒棘球蚴病抗体)检测试剂的成套多肽或用于制备细粒棘球蚴病诊断试剂的成套多肽均由eB2-3和eB3-3组成;所述eB2-3是P11、P12或P13的多肽:
P11、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的多肽,
P12、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2-17位的多肽,
P13、在P12的多肽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氨基酸残基以与载体蛋白偶联得到的多肽;
所述eB3-3是P21、P22或P23的多肽:
P21、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的多肽,
P22、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的第2-14位的多肽,
P23、在P22的多肽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氨基酸残基以与载体蛋白偶联得到的多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未经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93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