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灰铸铁缸盖的水环提热的带角度辅助上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6802.6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7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赵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小军 |
主分类号: | F02F1/40 | 分类号: | F02F1/40;F02F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张萍 |
地址: | 32530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缸盖 水环 火花塞 辅助上料装置 灰铸铁 活塞杆 轮转 配合 上料 水冷 抗干扰效果 中转站 回路循环 活塞运动 加热效果 物料通过 橡胶扭簧 包裹式 导料板 集水环 漏斗式 内环境 排气筒 渗透膜 提水阀 槽口 碟环 反扣 放水 弧壳 换热 框槽 料筒 内热 上浮 双环 斜纹 泄水 支架 柱塞 转块 冷却 发动机 错位 放大 环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灰铸铁缸盖的水环提热的带角度辅助上料装置,其结构包括:反扣弧壳板、斜面上料筒、辅助排气筒、橡胶扭簧柱、柱塞转块、框槽盖、缸盖槽口,本发明实现了运用双水环支架与轮转活塞杆相配合,上料时物料通过泄水框放水与集水环配合提水阀收水,形成一个双环错位的水冷回路,初步环绕物料,使物料在斜纹导料板与渗透膜上先冷却然后进入轮转活塞杆形成火花塞的加热效果,形成包裹式活塞运动期间及时换热,提升热值,从而放大发动机内热,又带走热值供给内回路循环水冷,使水流的下排和上浮循环形成一个中转站漏斗式的碟环交叉回路的效果,带动缸盖配合火花塞运动时具有抗干扰效果,营造更完善合理的上料内环境配合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灰铸铁缸盖的水环提热的带角度辅助上料装置,属于发动机缸盖上料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缸盖是水冷发动机重要的引擎对接结构,配合火花塞形成内燃空气供热循环,引导发电机整体对接部件的运动,是上料加注和出料输送的关卡,对设备内部起到″心脏主动脉″的作用,但缸盖大多材质为灰铸铁,其内含成分的结构特性会造成一定的上料困扰,目前技术公用的待优化的缺点有:
普通灰铸铁内含石墨呈片状,在缸盖口水冷发动机的热负荷下导热性强,但引导水流运动的方向性差,容易造成水冷时,水流拍击片状石墨形成溅射效果,干扰火花塞和缸盖的往返运动,对摩擦加热造成干扰,促使火花塞打滑情况,导致水流换热的热值不均匀,会有间歇性摩擦滑空的现象,促使发动机内供热偏低,使发电机对应的设备上料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灰铸铁缸盖的水环提热的带角度辅助上料装置,以解决普通灰铸铁内含石墨呈片状,在缸盖口水冷发动机的热负荷下导热性强,但引导水流运动的方向性差,容易造成水冷时,水流拍击片状石墨形成溅射效果,干扰火花塞和缸盖的往返运动,对摩擦加热造成干扰,促使火花塞打滑情况,导致水流换热的热值不均匀,会有间歇性摩擦滑空的现象,促使发动机内供热偏低,使发电机对应的设备上料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灰铸铁缸盖的水环提热的带角度辅助上料装置,其结构包括:反扣弧壳板、斜面上料筒、辅助排气筒、橡胶扭簧柱、柱塞转块、框槽盖、缸盖槽口,所述斜面上料筒的底端插嵌在反扣弧壳板的顶部上,所述反扣弧壳板的左侧焊接在缸盖槽口的右侧,所述框槽盖的底面嵌套于缸盖槽口的顶面上,所述辅助排气筒设有两个并且均与反扣弧壳板焊接成一体,所述柱塞转块底端的轴承与缸盖槽口内部中段的凹槽机械连接,所述橡胶扭簧柱的底端与框槽盖的顶面活动连接,所述斜面上料筒、辅助排气筒、橡胶扭簧柱、柱塞转块四者相互平行,所述斜面上料筒设有斜面柱块、管道、双水环支架、缸盖压贴筒、转板加压柱、轮转活塞杆、双通夹槽、托架连杆件,所述斜面柱块与管道为一体结构并且轴心共线,所述管道的底端插嵌在缸盖压贴筒的内部上,所述斜面柱块嵌套于缸盖压贴筒的顶部上,所述管道中段的外壁与双水环支架的内环壁采用过盈配合,所述转板加压柱与轮转活塞杆分别插嵌在双通夹槽的左右上角,所述托架连杆件的顶弧面紧贴于轮转活塞杆转轮的底部下,所述托架连杆件的底部插嵌在管道内部的底端下,所述双通夹槽的左右两侧与管道内部中段的壁面焊接在一起,所述缸盖压贴筒的左面紧贴于缸盖槽口的右侧,所述斜面柱块的左面焊接在框槽盖的右侧。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采取的措施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水环支架由顶环竖管、提水阀、泄水框、集水环、底框竖管组成,所述底框竖管与顶环竖管分别插嵌在泄水框与集水环的左右下角,所述集水环通过提水阀与顶环竖管机械连接,所述集水环的底面紧贴于泄水框的顶面上,所述提水阀插嵌在集水环的右侧并且嵌套于顶环竖管的顶端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水阀由方槽、条板弯槽、出水管、束紧碟盘、S型负压管组成,所述条板弯槽的底面紧贴于方槽的顶面上,所述出水管的右端插嵌在方槽的左侧并且相互贯通,所述出水管的右端与S型负压管左上角的通口相互贯通,所述束紧碟盘的轴心孔与S型负压管的中段采用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小军,未经赵小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68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气缸体气道
- 下一篇:一种带微织构绝热涂层的活塞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