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L2网络与以太网互联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6039.9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1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宋梁;张亚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欧麦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12;H04W4/38;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王鸿远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环岛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知数据 目标IP地址 获取请求 组网 地址映射关系 感知设备 传输层 以太网 应用层 互联 大规模网络 地址映射表 发送 快速寻址 网络连接 表查询 感知层 | ||
本发明涉及用于L2网络与以太网互联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感知层,用于接收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将感知数据目标IP地址以及自身的组网地址发出;传输层,用于接收并根据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和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目标IP地址从地址映射关系表查询感知设备的组网地址;根据感知数据目标IP地址和感知设备的组网地址建立地址映射关系表,并通过IP协议将感知数据发送至应用层;应用层,用于通过IP协议将感知数据获取请求、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目标IP地址一并发送至传输层,接收感知数据。本发明在实现网络连接的网关中设置地址映射表,即目标IP地址与节点的组网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在L2大规模网络中实现快速寻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L2网络与以太网互联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作为信息科学技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其应用涵盖了环境保护、工业监测、智能家居、车联网等各行各业,并且能够将人与人之间的互联扩展至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互联,进而融合移动互联网以实现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IoE)。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实现的重要载体,安放在不同位置的传感器节点能够实时采集来自物理世界的信息,例如温度,相对湿度,紫外线等,并且可以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也接收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相互独立的节点可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然后通过网关节点实现与远程服务器间的交互。
L2(Layer 2,层二)认知网络是由多个具备感知、处理、无线通信且低功耗的智能终端组成,以自组织的方式在L2/L1实现物体之间的可靠的无线多跳通信,通过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连接来监控物理现象和环境条件。在这里,L2认知网络可以简称为L2网络,又称L2无线多跳网络或L2认知无线多跳网络。
在L2认知网络中,无线节点也可以成为基站为其他节点中继信号,可动态适机利用无线频谱和无线站点之类的网络资源;在无线多跳中,每个数据包使用动态产生的路径,而每跳使用的信道亦动态产生,这样网络资源利用率可以达到瞬间最大值。在5G等最新的移动通信系统演进中,已经确认将L2无线多跳作为支持网络覆盖扩展的主要技术手段。
对于物联网应用而言,L2认知网络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与外部网络互联以对该网络下节点的远程管理、控制和访问,在已有网络设施的基础上完成L2无线网络的大规模组网。
此外,传统的以太网寻址是通过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可根据目的主机的IP地址来获得其MAC地址,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730644.4,专利申请号为列车控制以太网寻址方法及系统。源设备通过给网络上所有设备广播包含目标设备IP地址的ARP请求,并接收ARP响应,以此确定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但是在无线多跳网络中,对所有节点做全网广播的代价很大,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网络冗余,也增加了网络开销。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L2网络与以太网互联的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L2网络与以太网互联的系统及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L2网络与以太网互联的系统,包括:
感知层,包括多个L2网络,各个L2网络由多个感知设备组成,各感知设备用于接收感知数据获取请求,以根据感知数据获取请求采集感知数据;还用于采集感知数据,与感知数据目标IP地址以及自身的组网地址通过L2网络协议一并发送至传输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欧麦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欧麦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60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