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3664.8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7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2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51813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胶 触控显示装置 盖板 贴附 信号传输效果 盖板下表面 触控面板 紧密贴合 显示面板 真空贴合 条状胶 黏附性 对位 胶层 制作 生产成本 | ||
本发明揭露一种红外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在盖板下表面预先贴附一层高黏附性的胶层,防止较窄的光学胶材质的条状胶块与盖板进行对位贴附时被贴歪或者脱落,利用少量的光学胶使得盖板和显示面板紧密贴合,实现真空贴合,节省了大量光学胶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红外触控面板的信号传输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技术是人机交互过程中的重要纽带,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显示装置均需要触控技术的支持。现有触控技术主要有电容式、电阻式、超声波式和红外式等。其中,由于电容式和电阻式触控技术都有其最佳使用环境,在非正常环境下,例如遇到强烈的电磁干扰时,便会影响这两种触控技术的使用效果,造成误判。相比之下,红外式触控技术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仅抗外界电磁波干扰能力强,易实现大尺寸化,而且使用寿命长,因此红外式触控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现有技术中,红外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了红外触控面板、玻璃盖板与显示面板。现有的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贴合工艺流程一般为:玻璃盖板(Cover Glass,简称CG)先与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进行贴合,再将红外触控面板(IR Touch Panel)放置在玻璃盖板上。现有玻璃盖板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接合一般是直接叠加,或者采用光学胶(Solid OpticallyClear Adhesive),利用面贴技术(Direct Bonding)或框贴技术(Air Bonding)进行贴合。其中,直接叠加方式存在安全隐患,而通过框贴技术贴合的触控显示设备相较于通过面贴技术贴合的触控显示设备,成本较低。现有红外触控面板的主要实施方式是,在玻璃盖板的外框上设置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在玻璃盖板形成红外线接收网,即形成纵横排列的密集红外线矩阵,触控操作的物体(比如手指)可以改变触摸位置的红外线,利用红外接收器扫描接收红外线是否被阻挡来定位触控位置。
请参阅图1,现有技术中红外触控显示装置的层状结构示意图。玻璃盖板12先通过光学胶19利用框贴技术与显示面板11进行贴合,再将红外触控面板13放置在玻璃盖板12上;红外触控面板13包括设置在玻璃盖板12的相对边缘处的红外发射器131和红外接收器132。在实现窄边框设计时,玻璃盖板12的表面积一般都会大于显示面板11的表面积,由于光学胶19具有极低的粘附性,因而采用框贴技术贴合的红外触控显示装置,当光学胶19与玻璃盖板12进行对位贴附时,若对位不够精确会导致光学胶19被贴歪或者脱落等不良现象。且在玻璃盖板12上与框贴位置相对的触控区,玻璃盖板12表面会外凸,因而当红外触控面板13在贴近玻璃盖板12的表面时,玻璃盖板12的触控区的表面外凸部分会阻挡红外触控面板13的信号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红外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可以利用少量的光学胶使得盖板和显示面板紧密贴合,实现真空贴合,进而节省大量光学胶材料,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安全隐患、对位不精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外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盖板,所述盖板包括位于所述盖板中部的触控区和位于所述盖板周边的非触控区;一第一胶层,贴附于所述盖板下表面,且对应于所述非触控区;一第二胶层,贴附于所述第一胶层的下表面;一真空腔,形成于所述第一胶层及所述第二胶层的中部;一显示面板,贴附于所述第二胶层的下表面,且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盖板中部相对设置;以及一红外触控面板,设置于所述盖板上表面的所述非触控区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36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特殊的边缘走线结构
- 下一篇:感测压力及位置之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