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基拉芽孢杆菌及其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2665.0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7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冰;赵丽娜;王增如;黄文广;张宇;王蕾;罗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监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9K17/14;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覃蛟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基拉 芽孢 杆菌 及其 荒漠化 防治 中的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特基拉芽孢杆菌及其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和方法,涉及荒漠化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特基拉芽孢杆菌其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16S rDNA序列。该菌株具有较高的产胞外多糖能力,该菌株能够使沙粒区表面结皮,固定沙粒,具有优异的固沙能力,可以将其用于到荒漠化地区进行防沙固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荒漠化防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特基拉芽孢杆菌及其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和方法。
背景技术
如何提升防沙治沙技术水平和治理成效是当前人类与沙害斗争的重要技术难题之一。与传统的物理固沙、化学固沙和植被培植固沙技术相比,微生物固沙作为一种新型固沙技术,具有环保性强、适应性强、成本低、见效快、易操作等优势,被国际上公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固沙措施。然而,目前关于微生物固沙技术的研发仍处于探索阶段,已有的相关技术研发多是针对藻类微生物在固沙工程中的尝试,初步证实了微生物固沙技术在促进沙丘地表固定、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增强土壤抗风蚀水蚀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特基拉芽孢杆菌作为芽孢杆菌属的新菌株,具有适应性强、易于生产加工等优势特征。目前,关于该菌株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其抗菌特性上,如专利CN 108998394 A,CN108285875 A,CN 106282049 A,CN 105733986 A,CN 105695368 A和CN 105274021 A。另外,还有对其产胞外酶(CN 102719379 A),产表面活性剂(CN 104862252 B)以及促进植物生长(CN 109097302 A)的相关研发。
然而,特基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具有多种优良特性和广泛应用前景的微生物,目前在防沙固沙中的应用还未有报道。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特基拉芽孢杆菌株。该菌株具有较高的产胞外多糖能力,该菌株能够固定沙粒区表面,具有优异的固沙能力,可以将其用于到荒漠化地区进行防沙固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的特基拉芽孢杆菌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对荒漠化进行防治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鉴定上述特基拉芽孢杆菌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基拉芽孢杆菌,其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16SrDNA序列。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特基拉芽孢杆菌在培养期内产胞外多糖量等于或高于15.61g/L。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培养期的培养时长不高于12h。
培养期内产胞外多糖量指菌株在培养基上在培养条件下培养12h的胞外多糖产量。
培养基为:工业葡萄糖27.25g/L,工业酵母提取物15.90g/L,MgSO4·7H2O 5.61g/L,蒸馏水1000mL,pH 8.5-8.7;培养条件为:31℃,搅拌速度230rpm,接种量3%,培养时间12h。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特基拉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7603。
该菌于2019年4月19日保藏于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分类学命名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tequilensis),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6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监理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监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2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硝化细菌生产工艺及装置
- 下一篇:富铬螺旋藻的培养方法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