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五金配件的热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1206.0 | 申请日: | 201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5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丛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昊隆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1/28;C21D3/06;C21D9/00;C21D5/00;C22C37/10;C22C3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魏蓓 |
地址: | 2216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五金配件 正火 保温 热处理工艺 扩氢退火 汽车用 空冷 入炉 加热 加热炉 锻后热处理 热处理产品 生产成本低 坯料表面 生产效率 温控设备 正火处理 退火炉 出炉 放入 均温 脱碳 锻造 合格率 | ||
一种汽车用五金配件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在反应容器内设置有温控设备;将已锻造结束的五金配件放入退火炉中在500~650℃待料并保温12‑14h;将五金配件出炉空冷至表面温度为350~400℃入炉;将入炉后的五金配件在350~400℃,将保温6‑10h后的五金配件进入扩氢退火,以每小时50~80℃的速度升温至650±10℃,将扩氢退火后的五金配件进入正火处理,以每小时50~80℃的速度升温至960±10℃,均温结束后;经S5正火后五金配件正火保温结束后,将工件提出加热炉进行空冷。本发明的锻后热处理工艺,占炉时间大幅缩短,且正火加热速度快,加热时间短,坯料表面氧化、脱碳少,所获得的五金配件,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且有效提高最终热处理产品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五金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五金配件的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五金零配件是指用五金制作成的机器零件或部件,以及一些小五金制品,它可以单独用途,也可以做协助用具,而在目前的市场中,对于五金零配件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对五金零配件的制备技术的要求更加严苛,而其中汽车用五金配件大多均为小型零配件,其加工工艺较为简单,但是热处理缺十分繁琐,常常需要加热、保温、降温的方式来进行,耗时较长久,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用五金配件的热处理工艺,解决了热处理缺十分繁琐,常常需要加热、保温、降温的方式来进行,耗时较长久,生产效率低下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用五金配件的热处理工艺,所述五金配件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的化学成分如下:C2.1-3.2%、Si1.5-2.2%、Cr7-10%、Mn0.8-1.2%、Ni≤1.0%、Mo≤1.5%、Cu≤1.2%、P≤0.1%、S≤0.06%、Fe余量。
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反应容器内设置有温控设备;
S2、将已锻造结束的五金配件放入退火炉中在500~650℃待料并保温12-14h;
S3、保温结束后,将五金配件出炉空冷至表面温度为350~400℃入炉;
S4、将入炉后的五金配件在350~400℃保温6-10h;
S5、将保温6-10h后的五金配件进入扩氢退火,以每小时50~80℃的速度升温至650±10℃,均温结束后,保温42-46h;
S6、将扩氢退火后的五金配件进入正火处理,以每小时50~80℃的速度升温至960±10℃,均温结束后,保温4-6h;
S7、经S5正火后五金配件正火保温结束后,将工件提出加热炉进行空冷。
优选的,在S1中,包括以下步骤:
S11、提供一加热装置、一温度传感装置、与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装置皆连接的一温度控制器,加热装置与温度传感装置皆与控温对象接触,温度控制器内包括一PID调节仪表;
S12、将热处理工艺中的目标温度段划分为若干个温度段,并输入至温度控制器内;
S13、计算每个温度段的平均值,依次对于每个温度段的平均值进行PID参数调试,直至获得控温对象的温度均匀度为±1℃、温度波动度为±2℃时对应的第一PID参数,每个温度段的平均值对应一个第一PID参数;
S14、将步骤三中得到的数据寄存于PID调节仪表内,在每一个温度段内选定一个设定值,使得当温度传感装置测量控温对象得到的温度超过所述设定值时,温度控制器切换至下一个温度段,此时温度控制器使用下一个温度段对应的第一PID参数控制加热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昊隆工具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昊隆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12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