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稀土Nd的Fe-6.9%Si薄带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8672.3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7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蔡国君;黄艳茹;杨阳;何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2C38/02;C21D8/1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娜;李馨 |
地址: | 113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nd fe 6.9 si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稀土Nd的Fe‑6.9%Si薄带的制备方法,属于轧钢工艺技术领域。一种含稀土Nd的Fe‑6.9%Si薄带的制备方法,所述薄带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量为:Si 6.91~6.98%,Nd 0.03~0.05%,C0.01%,Mn0.01%,P0.01%,S0.01%,N0.003%,O0.003%,余量Fe,薄带厚度为0.15~0.2mm;所述方法包括冶炼、锻造、异步热轧、酸洗、温轧、中间退火、酸洗、异步冷轧、连续退火的步骤。本发明提出了Fe‑6.9%Si钢中添加轻稀土Nd以改善其塑性的微合金化方法。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冷轧与异步相结合的新技术制备了高硅钢薄带,通过稀土Nd的微合金化及异步轧制细化晶粒、降低变形抗力,提升了高硅钢薄带的塑性变形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稀土Nd的Fe-6.9%Si薄带的制备方法,属于轧钢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特高压输电、高频信息技术及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了降低噪声和铁损,提高能源利用率,高硅电工钢的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高硅钢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如高磁导率、低矫顽力、低铁损及近乎于零的磁致伸缩系数,在高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室温脆性的影响,高硅钢的塑性变形能力大幅下降,采用常规轧制工艺流程难以制备出板形良好的薄板,从而限制其在工业领域的生产及应用。目前世界范围内只有日本JFE公司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地实现了高硅钢薄带的工业化生产,但是这种高温渗硅处理工艺需采用剧毒的SiCl4气体,并产生大量的FeCl2废气,严重污染环境,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悖。
高硅钢的晶粒粗大,晶粒内的位错密度较大,较小的塑性变形就会产生很大的应力集中,发生不均匀的变形,增大了开裂机会。另外由于高硅钢中大量B2和DO3有序相的存在,导致其脆性增大,室温塑性差,这给材料的进一步加工带来了诸多困难。微量稀土变质夹杂物,细化晶粒,限制B2有序结构中的Fe、Si原子向近邻位置空位扩散,降低有序相含量。目前国内外学者在高硅钢中添加的稀土元素仅采用了轻稀土元素Ce,而对于同属于轻稀土元素钕(Nd)在高硅钢中应用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稀土Nd的Fe-6.9%Si薄带的生产工艺。本发明提出了Fe-6.9%Si 钢中添加轻稀土Nd以改善其塑性的微合金化方法。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冷轧与异步相结合的新技术制备了高硅钢薄带,通过稀土Nd的微合金化及异步轧制细化晶粒、降低变形抗力,提升了高硅钢薄带的塑性。
一种含稀土Nd的Fe-6.9%Si薄带的制备方法,所述薄带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量为:Si 6.91~6.98%,Nd 0.03~0.05%,C0.01%,Mn0.01%,P0.01%,S0.01%, N0.003%,O0.003%,余量Fe,薄带厚度为0.15~0.2mm;所述方法包括冶炼、锻造、异步热轧、酸洗、同步温轧、中间退火、酸洗、异步冷轧、连续退火的步骤,其中,
所述异步热轧的步骤为:将锻造所得锻坯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100~1200℃,保温时间按1~3min/mm×坯厚控制,保温后进行异步热轧,上下工作辊的辊径相同,下辊为慢速辊,辊速始终保持恒定,上辊为快速辊,根据异速比调整上辊辊速,异速比为1.2~1.3,下辊辊速为0.3~0.6m/s,上辊辊速为0.39~0.78m/s,经10~11道次热轧至2~3mm后水冷,终轧温度为880~920℃。
所述同步温轧的步骤为:将经异步热轧和酸洗处理后的板材利用四辊冷轧机进行温轧,温轧工艺过程为逐级降温轧制,其中,第一阶段将轧板加热至650~720℃,温轧至1.2~2mm,道次压下率12%~14%,轧制力为200~230kN;第二阶段将轧板加热至550~600℃,温轧至0.7~1.0mm,道次压下率8%~10%,轧制力为150~180 kN;第三阶段将轧板加热至450~500℃,温轧至0.3~0.4mm,道次压下率5%~7%,轧制力为90~120kN;轧机辊速保持为0.06~0.08m/s,每个道次结束后迅速将轧件放回加热炉中,保温1~3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未经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8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