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谷人工造雾/降雨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60496.0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2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昌刚;胡俊杰;徐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里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5/00 | 分类号: | A01G1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董超君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谷 人工 降雨 装置 方法 | ||
一种山谷人工造雾/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山谷近谷口处的蓄水池和造雾/降雨装置,所述造雾/降雨装置包括存储有相变储热材料的蓄热器、热管阵列、雾化喷头,所述热管阵列的蒸发段插入到蓄热器的相变储热材料中,冷凝段伸出到蓄热器外,所述雾化喷头设置在热管阵列的冷凝段的上方,所述雾化喷头通过管路与蓄水池内的水源相连通。该山谷人工造雾/降雨装置能借助于大自然的力量而对大面积、远距离的种植物进行及时的水分补充。另外还提供一种能借助于大自然的力量而对大面积、远距离的种植物进行及时的水分补充的山谷人工造雾/降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造雾/降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谷人工造雾/降雨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种植物生长而言,适时补充水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我国的山谷丘陵地区,由于有一定坡度,地面降水难于长期保存,更容易出现干旱灾害。2013年和2017年夏天,杭州鸡笼山—龙井村—翁家山—梅家坞一带绿茶产区,因为持续高温,很多茶树的茶蓬叶子被晒黄、晒焦,甚至茶树被晒死,茶农损失严重。在此情况下,常规的做法是借助抽水泵将山谷谷口处的水分输送上去,如图1所示,但是抽水泵1a的动力和扬程均非常有限,且因坡地环境,不便于大面积操作,效率太低,很难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从而使得山坡和谷顶的植物得不到及时的水分补充,并且抽水泵需要借助电力才能工作,也不利于节能降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借助于大自然的力量而对大面积、远距离的种植物进行及时的水分补充的山谷人工造雾/降雨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山谷人工造雾/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山谷近谷口处的蓄水池和造雾/降雨装置,所述造雾/降雨装置包括存储有相变储热材料的蓄热器、热管阵列、雾化喷头,所述热管阵列的蒸发段插入到蓄热器的相变储热材料中,冷凝段伸出到蓄热器外,所述雾化喷头设置在热管阵列的冷凝段的上方,所述雾化喷头通过管路与蓄水池内的水源相连通。
采用上述装置后,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山谷人工造雾/降雨装置利用蓄热器存储太阳能,利用热管阵列将存储的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导出并辐射到大气中,以形成大面积、高品位、立体、且分布均匀的热空气,再加上相变储热材料的特性,使得热空气持续不断且温度较为稳定;然后利用雾化喷头使蓄水池内的水雾化成微小的液滴,从而能被大面积、高品位、立体且分布均匀的热空气快速加热成水蒸汽,含有大量水蒸汽的湿热空气达到近饱和状态且上升至离近谷口地面一定高度;再巧妙借助谷风、山风,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就可将近谷口处的水蒸汽沿谷风、山风途经的区域转移,并且在白天和夜晚可以影响山谷不同的区域,从而可对大面积、远距离的种植物进行及时的水分补充;正因为有效利用了太阳能,且巧妙借助于谷风、山风等大自然的力量,才使得近谷口处的水分能方便向谷顶及谷底两侧等不易到达的地方输送。
作为优选,还包括预热池,所述预热池通过管路与蓄水池内的水源相连通,所述雾化喷头通过管路与预热池内的水源相连通。通过对水源进行加热,可进一步提高水蒸汽的转换效率,雾化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蓄水池设置多个且沿山谷由上而下依次串联设置,所述蓄水池中山谷近谷口处的蓄水池位于最低处,所述蓄水池设置在雾化喷头的上方。该设置可使串联设置的每个蓄水池都具有足够大的势能,从而只需利用高水位水自身的重力势能即可驱动雾化喷头工作,而无需借助电力,进一步利用了自然的力量,更加节能高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里学院,未经浙江万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0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型防逃脱果蝇诱捕器
- 下一篇:一种猕猴桃的绿色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