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电解坩埚的破损修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8107.0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7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宋绍才;陆红勇;苏严;袁润;徐明钟;曾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7/06 | 分类号: | C25C7/06;C25C3/3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邓亚君 |
地址: | 615600 四川省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坩埚 填补 位点 破损 稀土电解 出炉 修补 生产过程 液态金属 难熔物 原有的 粘稠物 搅动 夯实 钛管 送入 稳固 修复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电解坩埚的破损修补方法,涉及稀土电解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认坩埚破损后,通过出炉钛管的移动和/或搅动,在出炉点打造出填补位点;清理填补位点的粘稠物和液态金属;将填补物料送入坩埚的填补位点并将其夯实;利用生产过程中的难熔物包裹填补物质,以将其稳固在填补位点,从而实现坩埚的破损修补。该方法在不影响连续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通过修复和结底的方式,在原有的坩埚上打造出一个新的锅底,并继续采用虹吸的方式出炉,成本低廉、动强度低,危险性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电解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专稀土电解坩埚的破损修补方法。
背景技术
熔盐电解生产稀土金属过程中,坩埚是用于装稀土金属,放置在石墨槽底,保证稀土金属不与石墨槽接触的必需设备。根据不同的出炉方式坩埚分为下埋式和提锅式两种,坩埚的材质也根据出炉方式的不同分为,钨钼复合坩埚和钼锅。钨钼复合坩埚主要用在单炉产量高的万安级稀土电解槽上。万安级稀土电解槽的主要出炉方式为虹吸出炉,虹吸出炉时因高温金属液态流体腐蚀,坩埚在出炉位置逐渐穿孔破损影响生产。坩埚使用寿命短,影响产品质量和连续作业,致使槽体、坩埚使用成本偏高。
目前主要处理方式有:1.弃用虹吸出炉,改用人工在炉台面上用钛勺舀出金属,该方式高温炉前操作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锅中始终残留金属液体。2.使用超厚型钨钼复合坩埚,该方式成本非常高。3.坩埚破损后停炉,重新筑炉换坩埚,该方式影响连续生产,产量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稀土电解坩埚的破损修补方法,该方法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连续生产的情况下,通过修复和结底的方式,在原有的坩埚上打造出一个新的锅底,该方法保证了连续作业和虹吸出炉,成本低廉、动强度低,危险性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稀土电解坩埚的破损修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确认坩埚破损后,通过出炉钛管的移动和/或搅动,在出炉点打造出填补位点;
清理填补位点的粘稠物和液态金属;
将填补物料送入坩埚的填补位点并将其夯实;
利用生产过程中的难熔物包裹填补物质,以将其稳固在填补位点,从而实现坩埚的破损修补。
由于稀土电解槽采用虹吸的方式出炉液态金属,所以坩埚的破损绝大部分情况下出现在出炉位点,即坩埚的最低位点。破损位点很小时便会对液态金属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但是破损位点过小时,修补难度非常大,所以本方案中,首先通过出炉钛管的移动和/或搅动,在出炉位点打造出面积合适的填补位点,降低修补难度。
调补位点的粘稠物和液态金属会阻碍填物料顺利到达填补位点,尤其是液态金属大量存在时,其产生的浮力会让填补物料漂浮在液面上,不能进行有效修复,所以应当预先除去。
电解槽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难熔物,利用这些盐类的沉积性将填补物料包裹、稳固,不用加入外源的稳固剂,一方面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保证稀土的质量。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电解槽的不停炉、连续生产,成本低廉并且保证产品的质量;可以继续采用虹吸的方式出炉,不增加劳动强度的同时保证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种稀土电解坩埚的破损修补方法,通过出炉点高度确认坩埚是否破损:用搅拌杆测量出炉点的高度,其高度大于装配高度时,确认坩埚破损。
本发明的一种稀土电解坩埚的破损修补方法,通过坩埚最低位点是否带电确认坩埚是否破损:若搅炉时在坩埚最低位点有电流现象,确认坩埚破损。
本发明的一种稀土电解坩埚的破损修补方法,通过金属质量确认坩埚是否破损:正常生产时金属质量突变,金属发黑,碳含量突然高出正常范围并持续不可逆转,确认坩埚破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江铜稀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81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