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空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7404.3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5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雷;曾超;刘伦伦;程市;唐帅;王凤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6 | 分类号: | F04B39/06;F04B3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郎志涛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结构 具有 空压机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空压机。本发明的冷却结构包括:多条冷却水道,多条所述冷却水道沿缸体竖直方向设置,相邻的所述冷却水道互相连通;冷却液进口,所述冷却液进口设置于位于顶部的所述冷却水道上;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出口设置于位于底部的所述冷却水道上,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冷却液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缸体的两侧,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冷却液出口之间通过多条所述冷却水道相连通。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结构中采用多条冷却水道,能够平均分配水流量,可以降低空压机自身水阻,提高空压机在整机匹配时通过空压机的水流量,且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冷却液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缸体的两侧,以让冷却液均布流过气缸冷却水道,提高冷却液散热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空压机。
背景技术
车用空气压缩机(简称空压机)是汽车制动系统的动力源,是汽车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安全件,在汽车、工程机械上有着广泛应用。目前,商用车多以往复式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作为制动系统供能装置。它具有与发动机类似的气缸体、气缸盖、活塞、活塞环及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或皮带驱动连杆机构带动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将进入气缸的空气压缩并压入储气罐内,作为汽车制动系统的动力源。活塞式空压机在压缩空气时,产生大量的热,使得压缩空气温度升高。空压机排气温度过高,会造成空压机排气腔产生积碳,自身磨损严重,“窜油”现象加重等问题。
为降低空压机排气温度,现车用空压机多采用水冷散热设计,借用发动机循环冷却液对空压机进行冷却。目前双缸空压机的水道设计,多为从一侧气缸进水,另一侧气缸出水,内部或为单水道设计,水阻过大,整机匹配时达不到目标水流量,无法满足散热要求;或者多路走水,但水道布置不合理,水阻分配不均,部分支路甚至存在“死水”,散热较差,而且由于单侧气缸进水,会出现两气缸散热不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水冷散热设计无法满足散热要求或散热不均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冷却结构,其中,包括:多条冷却水道,多条所述冷却水道沿缸体竖直方向设置,相邻的所述冷却水道互相连通;
冷却液进口,所述冷却液进口设置于位于顶部的所述冷却水道上;
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出口设置于位于底部的所述冷却水道上,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冷却液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缸体的两侧,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冷却液出口之间通过多条所述冷却水道相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结构中采用多条冷却水道,能够平均分配水流量。可以降低空压机自身水阻,提高空压机在整机匹配时通过空压机的水流量,且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冷却液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缸体的两侧,以让冷却液均布流过气缸冷却水道,提高冷却液散热能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冷却结构,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道包括至少两条进水支路,相邻的所述冷却水道的所述进水支路互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道还包括与所述进水支路连通的出水支路,相邻的所述冷却水道的所述进水支路和所述出水支路互相连通;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进水支路连通,所述冷却液出口与所述出水支路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冷却水道的所述进水支路和所述出水支路之间至少部分重叠。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道为第一冷却水道和第二冷却水道;所述第一冷却水道包括连通的两个进水支路和两个出水支路,所述第二冷却水道包括连通的两个进水支路和一个出水支路,所述第二冷却水道的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水道的出水支路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74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