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7090.7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4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范广德;樊亚彬;郑志辉;叶胜洛;殷建平;徐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顶山市科隆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77/02;C08L51/06;C08L83/04;C08K7/14;C08K9/06;C08K5/20;C08K5/526;C08K5/10;C08K13/06;C08J5/08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周游 |
地址: | 467200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 尼龙66树脂 尼龙6树脂 制备 马来酸酐接枝物 短切玻璃纤维 表观性能 优异性能 制备工艺 重量份数 复合材料 改良剂 抗氧剂 耐高温 润滑剂 玻纤 外漏 替代 进口 | ||
一种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按照重量份数,所述复合材料的原料包括50.5‑55.5份尼龙66树脂、5‑8份尼龙6树脂、45‑50份短切玻璃纤维、1‑3份马来酸酐接枝物、0.5‑1.5份抗氧剂、0.5‑1.5份润滑剂、0.3‑0.9份防玻纤外漏剂和0.2‑0.6份融指改良剂,其中,所述尼龙66树脂的相对粘度在2.6‑2.7之间,尼龙6树脂的相对粘度在2.4‑2.7之间。本发明所制备的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具有机械强度高、耐高温、尺寸稳定性强等多种优异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表观性能,可替代一些进口产品,特别适用于对强度和外观有较高要求的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尼龙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塑料的发展非常迅速,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其中尼龙66由于耐高温,力学性能好,越来越受到的欢迎,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要,通常对其进行进一步改性,通过不同玻璃纤维含量来提高尼龙66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改性的尼龙66复合材料在电子电器、汽车、机械、铁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对尼龙66制品的性能和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材料的力学性能要高、同时要求表面光滑,不浮纤,但是由于纤维的加入造成了材料的流动性能变差,尤其是高含量、高强度的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材料,玻纤外漏现象明显,制品表面不光滑,所以限制了其在这些方面的应用。
因此,为了改善高强度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流动性差、表面粗糙的缺陷,有必要开发出一种工艺简便、成型流动性良好、各项物理机械性能优异的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工艺简便,各项物理机械性能优异,制品表面光滑的高流动良表面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弥补现有技术的 上述不足。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所述复合材料的原料包括50.5-55.5份尼龙66树脂、5-8份尼龙6树脂、45-50份短切玻璃纤维、1-3份马来酸酐接枝物、0.5-1.5份抗氧剂、0.5-1.5份润滑剂、0.3-0.9份防玻纤外漏剂和0.2-0.6份融指改良剂,其中,所述尼龙66树脂的相对粘度在2.6-2.7之间,尼龙6树脂的相对粘度在2.4-2.7之间。
作为优选的,所述短切玻璃纤维为经过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所得。
作为优选的,所述马来酸酐接枝物为马来酸酐接枝的POE。
作为优选的,所述润滑剂为EBS和硅酮粉组合。
作为优选的,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98和抗氧剂168按照1:1的重量比复配而成。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玻纤外漏剂为TAF。
作为优选的,所述融指改良剂为CF-201。
一种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配比称取原料;
2)将短切玻璃纤维以外的原料投入到高速混合器中干混3~5min;
3)将步骤2)得到的物料通过失重称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在双螺杆挤出机的侧喂料口中加短切玻璃纤维;
4)将步骤3)得到的物质经过挤出、冷却、切粒、干燥处理,其中,双螺杆挤出机转速为500r.p.m;双螺杆挤出机各段温度在265~280℃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短切玻璃纤维,用于改性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使其力学性能大大提高;满足高强度的要求。
2、各种润滑剂组合使用,特别是融指改性剂,所做的材料流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表观性能更佳,同时材料的机械性能无不良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顶山市科隆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平顶山市科隆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70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