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水分离器及油水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1340.6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可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质元素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卢泽明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V型 板体 过滤孔 上表面 牵引力 油水分离器 油水分离 下表面 油水混合物 侧面 垂直的 面积比 漏出 直孔 油水 贯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器及油水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板体,所述板体上从上表面到下表面贯通有一个或多个倒V型过滤孔,其中,一个或多个所述倒V型过滤孔位于板体的上表面处的上孔径为0.5‑0.8mm,位于板体的下表面处的下孔径为1.0‑1.8mm。本发明当油水混合物通过板体的上表面时,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等液体,水在下,油在上,水在通过倒V型孔时,与倒V型孔侧面的接触面积比不是倒V型孔的直孔的接触面积大,水受到的倒V型孔侧面的牵引力随之增大,另外,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比油更容易向下漏出,因此,本尺寸的倒V型过滤孔增加了水垂直的牵引力,使油水更易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水分离器及油水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存在很多油水分离设备,大部分都采用油、水的比重不同,对漂浮在废水面表面的油用勺子进行盛出或者通过设备下的漏斗漏出水分,但是,大部分的油水分离器的过滤孔都采用形状各异的上下直筒型的过滤孔,但是,这种结构的油水分离器的油水的分离效果不是很好,不能实现良好的油水分离。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水分离器及油水分离方法,用以提高油水混合物中的油和水分离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板体,所述板体上从上表面到下表面贯通有一个或多个倒V型过滤孔,其中,一个或多个所述倒V型过滤孔位于板体的上表面处的上孔径为0.5-0.8mm,位于板体的下表面处的下孔径为1.0-1.8mm。
进一步地,一个或多个所述倒V型过滤孔位于板体的上表面处的上孔径大小为0.7mm。
进一步地,一个或多个所述倒V型过滤孔位于板体的下表面处的下孔径大小为1.5mm。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倒V型过滤孔在板体的底面上两两之间等间距且均匀的排布设置。
进一步地,两两倒V型过滤孔之间的间距为2.0-3.0mm。
进一步地,两两倒V型过滤孔之间的间距为2.5mm。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厚度为0.8-2.0mm。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厚度为1.0-1.2mm。
一种油水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配置一带有一个或多个倒V型过滤孔的板体,其中,板体上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倒V型过滤孔位于板体的上表面处的上孔径为0.5-0.8mm,位于板体的下表面处的下孔径为1.2-1.8mm,然后使油水混合物置于板体的上表面,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大于油的表面张力,水通过板体的上表面处的上孔径进入,从板体的下表面处的下孔径流出,油被隔离在板体的上方,实现油水的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中多个所述倒V型过滤孔在板体的底面上两两之间等间距且均匀的排布设置,且两两倒V型过滤孔之间的间距为2.0-3.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板体上设置倒V型过滤孔,位于板体的上表面处的上孔径为0.5-0.8mm,位于板体的下表面处的下孔径为1.0-1.7mm,当油水混合物通过板体的上表面时,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等液体,水在下,油在上,水在通过倒V型孔时,与倒V型孔侧面的接触面积比不是倒V型孔的直孔的接触面积大,水受到的倒V型孔侧面的牵引力随之增大,另外,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比油更容易向下漏出,因此,本尺寸的倒V型过滤孔增加了水垂直的牵引力,使油水更易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倒V型过滤孔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质元素生活用品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质元素生活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13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波气振发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浓盐水零排放的纳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