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40mm火箭筒发射的激光驾束制导导弹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9906.1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9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于剑桥;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恒星箭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15/01 | 分类号: | F42B15/01;F42B1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杨潇;廖辉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40 mm 火箭筒 发射 激光 制导 导弹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40mm火箭筒发射的激光驾束制导导弹,导弹增加单通道舵机、弹上控制模块及激光接收机,地面设备增加制导仪;弹上控制模块设置在导弹中部,激光接收机安在弹上控制模块内,且激光接收机安装轴与导弹弹轴呈一定角度;单通道舵机安装在弹上控制模块前端面,单通道舵机的舵翼可折叠、可拆卸连接在单通道舵机机体上;激光接收机接收制导仪发射的激光信息场信号,转换成导弹位置误差信号,传递给弹上控制模块;弹上控制模块用于解算接收到的导弹位置误差信号,生成轨迹修正控制指令驱动单通道舵机带动展开后的舵翼转动,控制制导导弹在激光信息场中心飞行直至击中目标。本发明具有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可以提升40mm火箭筒的火力控制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导火箭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40mm火箭筒发射的激光驾束制导导弹。
背景技术
40mm单兵火箭筒是一种步兵近距反人员、坦克、装甲和工事的常规攻坚武器平台,由于其成本低、质量轻、操作简单、携行方便的特点而倍受青睐,目前仍然被各国大量装备和使用,总装备量达到百万门以上。但是该平台目前定型装备的弹药均为无控火箭弹,在散布精度CEP(圆概率误差)为0.45米的条件下,对静止目标的射程最远仅为300米,对运动目标射击时射程还会进一步下降。这极大限制了该单兵武器平台的作战效能,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作战需求。因此,亟需研制一种有效射程超过1500米的具有对静止和运动目标精确打击能力的精确制导导弹。
然而,40mm火箭筒特殊的发射环境、弹筒适配结构及作战使用条件,使得为其研制精确制导导弹难度非常大。在发射火箭弹时,40mm火箭筒内的膛压会大于80兆帕,这对弹上制导控制部件,特别是精密光电部件的研制以及常规结构布局条件下总体电气系统布线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同时,40mm火箭筒为单兵武器,近距交战使用情况非常多,因此,在300米以内射程时,导弹必须达到与无控火箭弹相同的命中精度。而一般来说,制导弹药的制导控制系统在开始工作时都有一个启控收敛段,这一段弹道精度会比较低,难以满足近射程对精度的要求。同时,作为一种单兵武器,携行方便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地面制导设备必须满足体积小、重量轻的要求。正是由于以上限制条件的存在,虽然40mm火箭筒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大量装备,但一直没有提出能为其所用的精确制导导弹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40mm火箭筒发射的激光驾束制导导弹,具有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可以提升40mm火箭筒的火力控制范围。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40mm火箭筒发射的激光驾束制导导弹,导弹增加单通道舵机、弹上控制模块及激光接收机,地面设备增加制导仪;
所述弹上控制模块设置在导弹中部,激光接收机安装在弹上控制模块内,且激光接收机安装轴与导弹弹轴呈一定角度;所述单通道舵机安装在弹上控制模块前端面,所述单通道舵机的舵翼可折叠、可拆卸连接在单通道舵机机体上;
制导仪用于发射编码的激光信息场信号,为制导导弹提供制导信息;激光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激光信息场信号,并转换成导弹位置误差信号,传递给弹上控制模块;所述弹上控制模块用于解算接收到的导弹位置误差信号,并生成轨迹修正控制指令驱动单通道舵机带动展开后的舵翼转动,控制制导导弹在激光信息场中心飞行,直至击中目标。
进一步地,所述制导仪采用全程定焦制导仪,同时所述弹上控制模块中引入激光驾束变增益系数x为制导导弹射程,t为制导导弹飞行时间,θ为定焦波束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接收机采用一个或两个;若采用两个,则两个激光接收机关于导弹弹轴对称安装在舱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舵翼包括舵片、舵轴、上盖板、下盖板、连接体Ⅰ、压缩弹簧、翼座和连接体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恒星箭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恒星箭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9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乙烯醚液相加氢精制的方法
- 下一篇:铁芯装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