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的输入参数分析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7438.4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0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靳彦欣;刘希明;史树彬;张学超;唐培忠;田玉芹;韦雪;朱妍婷;刘军;唐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张文娟;朱绘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动态 连通性 模型 输入 参数 分析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的输入参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当前区块内生产井以及注水井的分布方式,基于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计算得到当前区块内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井间动态连通系数以及对应于所述井间动态连通系数的多层不对称系数;
步骤二、基于区块内生产井的生产情况以及生产数据,确定所述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对应的超定系数;
步骤三、基于所述多层不对称系数以及所述超定系数,选择最优超定系数,以确定所述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的输入参数中数据点的个数,其中,所述数据点包含预设时间间隔内区块内生产井的生产数据;
当区块内生产井以及注水井的分布方式为多层五注四采模型时,在多层油藏层内,基于单一油藏层对应的单层不对称系数,结合所述五注四采模型计算得到所述多层不对称系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多层不对称系数:
其中,A'表示所述多层不对称系数,L表示油藏层数,vari1(λ)表示第i层中心注水井与邻近四个生产井之间的井间动态连通系数的方差,vari2(λ)表示第i层四个角的注水井分别与邻近两个生产井之间的井间动态连通系数的方差,vari3(λ)表示第i层四个角的注水井分别与较远两个生产井之间的井间动态连通系数的方差;
基于区块内生产井的生产情况,判断区块内生产井是否具有产液剖面,针对具有产液剖面的生产井,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超定系数:
其中,Odp表示产液剖面已知时所述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对应的超定系数,M表示所述数据点的个数,I'表示与生产井相连通的注水井的个数;
针对不具有产液剖面的生产井,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所述超定系数:
其中,OdI表示产液剖面未知时所述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对应的超定系数,L表示油藏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区块内生产井以及注水井的分布方式为多层五注四采模型时,所述步骤一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在单一油藏层内,基于所述井间动态连通系数结合所述五注四采模型计算得到所述单层不对称系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所述单层不对称系数:
其中,A表示所述单层不对称系数,var1(λ)表示中心注水井与邻近四个生产井之间的井间动态连通系数的方差,var2(λ)表示四个角的注水井分别与邻近两个生产井之间的井间动态连通系数的方差,var3(λ)表示四个角的注水井分别与较远两个生产井之间的井间动态连通系数的方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以所述超定系数为横坐标,所述多层不对称系数为纵坐标,绘制关系曲线图,通过所述关系曲线图确定所述最优超定系数。
5.一种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的输入参数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包含:
第一模块,其用于确定当前区块内生产井以及注水井的分布方式,基于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计算得到当前区块内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井间动态连通系数以及对应于所述井间动态连通系数的多层不对称系数;
第二模块,其用于基于区块内生产井的生产情况以及生产数据,确定所述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对应的超定系数;
第三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多层不对称系数以及所述超定系数,选择最优超定系数,以确定所述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的输入参数中数据点的个数,其中,所述数据点包含预设时间间隔内区块内生产井的生产数据;
当区块内生产井以及注水井的分布方式为多层五注四采模型时,所述第一模块包含:
多层不对称系数单元,其用于在多层油藏层内,基于单一油藏层对应的单层不对称系数,结合所述五注四采模型计算得到所述多层不对称系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区块内生产井以及注水井的分布方式为多层五注四采模型时,所述第一模块包含:
单层不对称系数单元,其用于在单一油藏层内,基于所述井间动态连通系数结合所述五注四采模型计算得到所述单层不对称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743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