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3010.2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3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民;焦华超;武连发;张仕强;张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F25B41/20;F25B49/02;F25B47/02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闫晓欣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机构及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的室外换热单元;切换装置,切换装置用于使空调系统在正常制热模式与化霜制热模式之间切换;在正常制热模式下,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全部流向室内换热器,并流向节流机构及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单元后回流至压缩机;在化霜制热模式下,压缩机排出的冷媒一路流向室内换热器,另一路流向需要化霜的室外换热单元中并回流至压缩机,且流向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流向节流机构及其余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单元后回流至压缩机。在化霜时,仍然至少存在一个室外换热单元处于正常的制热状态,从而可以保证空调系统制热的连续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在制热运行时,受环境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影响,室外换热器表面会出现结霜现象。在环境温度一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越大,室外换热器的结霜速度就会越快,空调系统制热衰减就会越快。因此,空调系统在制热一段时间后转为制冷运行模式,依靠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进行室外换热器的化霜。
但是,采用上述化霜方式,会导致空调系统的室内机侧无法连续进行制热,且化霜越频繁则室内侧温度的波动越频繁,每次化霜越久则室内侧温度的波动越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空调系统在化霜时无法实现室内侧连续制热的问题,提供一种在化霜时仍可进行室内侧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机构及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的室外换热单元;
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用于使所述空调系统在正常制热模式与化霜制热模式之间切换;
其中,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全部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并流向所述节流机构及至少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后回流至所述压缩机;在所述化霜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一路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另一路流向需要化霜的所述室外换热单元中并回流至所述压缩机,且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流向所述节流机构及其余至少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后回流至所述压缩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连通机构及第一切换件,所述第一连通机构连通于至少一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之间,所述第一切换件装配于所述第一连通机构上;
其中,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件切换至所述第一连通机构处于断开状态,在所述化霜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件切换至所述第一连通机构处于连通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件包括第一四通阀及第一通断阀,所述第一四通阀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及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连通机构连通的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一连通机构连通的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及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端均连通,所述第四阀口处设置有所述第一通断阀;
其中,在所述正常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一通断阀关闭;在所述化霜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通机构包括第一连通管路及第二连通管路,每根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连通于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之间,每根所述第二连通管路连通于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之间;
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二通断阀及第三通断阀,每个所述第二通断阀装配于每根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上,每个所述第三通断阀装配于每根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30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