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uNP@PP/poly(I:C)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制备治疗胶质瘤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0889.5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9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杜彬;殷培迪;李惠峰;曹广旭;陈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彬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32;A61K47/02;A61K31/713;A61K31/418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惠科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81 | 代理人: | 瞿晓晶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unp pp poly 及其 制备 方法 与其 治疗 胶质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AuNP@PP/poly(I:C)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制备治疗胶质瘤药物中的应用,其制备过程包括:把poly(I:C)原液与AuNP@PP溶液混匀,静置,超声,得到AuNP@PP/poly(I:C)溶液。AuNP@PP/poly(I:C)能用于制备治疗抗胶质瘤的药物,配合TMZ进行治疗能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治疗胶质瘤的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原发于颅内,是颅内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在最近几年的临床报道中,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治疗效果不好,预后差,生存时间短。据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CBTRUS)统计,在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胶质瘤约占27%,占恶性肿瘤的80%;而胶质母细胞瘤在原发性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约占46.1%,年发生率约3.2/105,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14.6-17个月。
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肿瘤,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但由于肿瘤发生于颅内,即便瘤体体积不大,也会引发病人严重的临床症状,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而高级别的恶性胶质瘤,其肿瘤为浸润性生长,单纯的手术治疗无法完全清除肿瘤,往往存在极高的复发可能。必须利用化疗进一步杀灭实体肿瘤的残存细胞,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目前临床上的一线化疗药物为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TMZ是甲基化药物,亦被认为是二代烷化剂。其治疗胶质瘤的机制是可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双链,使细胞周期阻滞,最终杀死肿瘤细胞。该药物具有良好的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能在颅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但有最新研究表明,肿瘤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状况来适应TMZ造成的细胞损伤或激活DNA修复途径来抑制TMZ的药效。因此,如果期望获得更好的TMZ的疗效,需要联合其它药物来抑制肿瘤产生的耐药性。另一方面,大脑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在生理结构上处于一个被多重保护的位置。坚硬的颅骨保护脑组织不直接承受外力的打击,而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将脑组织与血液分隔开,致密的毛细血管内皮和紧密连接的细胞使脑组织免受血液中的细菌、毒素等有害成分侵害。在此作用下,普通的药物也会因为被血脑屏障阻挡而难以进入颅内,在肿瘤细胞周围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因此,如何突破血脑屏障的阻碍,使药物进入颅内发挥作用,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之一。
聚肌胞甘酸(英文名polyinosinic/polycytosinic acid,poly(I:C)),是人工合成的分子量为1000的双链RNA,拥有较强的RNA酶抗性以及稳定性。该RNA能够模拟病毒的核酸,激活细胞内外的RLR和TLR,产生大量I型干扰素,诱导肿瘤产生免疫性细胞死亡并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力,是一种理想的免疫佐剂。肿瘤细胞的表面及胞浆内均有TLR,且胞浆内受体的数量远高于细胞表面。poly(I:C)通过与肿瘤细胞TLR3结合,诱导分泌大量细胞因子IFN-β,进而激活免疫反应,并为进一步T细胞的启动做准备。这便意味着,要让poly(I:C)发挥最佳的杀伤肿瘤的效果,就需要使其进入肿瘤细胞内,与大量的TLR3结合。
因此寻找一种载体,将poly(I:C)送入脑组织肿瘤细胞内,与TMZ协同以达到治疗颅内原位胶质瘤的目的是对医学进步有较大贡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AuNP@PP/poly(I:C)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制备治疗胶质瘤药物中的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化合物,其结构式表示为AuNP@PP/poly(I:C)。
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把poly(I:C)原液与AuNP@PP溶液混匀,静置,超声,得到AuNP@PP/poly(I:C)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彬,未经杜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08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