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特征融合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1052.4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8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殷超;陈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6;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卢胜斌 |
地址: | 637002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体检测 人脸 分类概率 图像块 多特征融合 支路 神经网络 计算机视觉技术 二值模式 反向传播 加权融合 检测结果 人脸图像 图像处理 图像信息 网络参数 优权 送入 更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及设备,属于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该方法包含将具有代表性的图像块送入神经网络支路和二值模式LBP支路,得到每个图像块的第一和第二分类概率,通过反向传播更新网络参数,得到第一和第二分类概率的最优权重,把得到的每个图像块的第一和第二分类概率做加权融合,得到最终检测结果,本发明首次利用人脸图像块,结合LBP特征和深度神经网络提取的特征进行人脸活体检测,更好地利用了图像信息,不仅提高了人脸活体检测的精确度,而且提高了其泛化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近年来一直都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其和传统的生物识别模式相比(如:指纹和虹膜),具有方便、快捷和非接触等显著的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和生活的诸多领域,从金融机构的身份认证,到机场、车站的身份验证,再到专业考试或手机、app中的身份验证。这也对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有的人脸识别系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欺骗、攻击,常见的欺骗种类有打印照片和视频回放。
目前抗欺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基于纹理信息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由于真实人脸图像是通过对真人的脸部(复杂的非刚性三维物体)进行拍摄得到,而虚假人脸图像是通过二次采集用户的照片或视频得到,所以两种图像的纹理信息会有所不同,可以根据纹理上的差别判断真假脸,这类方法在特定的光照环境下,表现较好,但泛化能力弱。(2)基于运动信息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这类方法通过检测人脸的自主性生理运动来区分真假脸,如眼部、头部和嘴部的运动。基于运动信息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容易受到光照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通常需要处理序列图像,计算投入较大,而且需要用户的配合,用户体验效果不佳。(3)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这类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取图像中的人脸信息,检测的精确度也很高,但是深度网络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过拟合问题,所以它的泛化能力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及设备,利用图像块训练了端到端的神经网络,更全面的提取真实人脸和虚假人脸之间的差异信息,提高了人脸识别的准确率,由于真实人脸和虚假人脸之间差异性较小,我们利用LBP提取图像块的颜色纹理特征,使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有效地将两种特征进行融合,可以使人脸识别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人脸活体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步骤1,提取数据集中的人脸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步骤2,使用人脸识别算法,以眼睛为基准,对数据集中人脸部分的特征区域进行剪切,得到具有代表性的图像块;
步骤3,将图像块送入神经网络支路,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特征,使用SoftMax分类器,得到每个图像块的第一分类概率;
步骤4,将图像块送入局部二值模式LBP支路,利用LBP模式提取人脸图像块的颜色纹理特征,训练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得到每个图像块的第二分类概率;
步骤5,根据训练集从神经网络支路得到的第一分类概率和LBP支路得到的第二分类概率,通过反向传播更新网络参数,得到第一和第二分类概率的最优权重;
步骤6,提取测试集中的图像块分别送入到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支路和LBP支路,把得到的每个图像块的第一和第二分类概率做加权融合,得到最终检测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人脸活体检测设备,包括以下模块:
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与摄像头连接,接收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或图片数据,提取数据集中的人脸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师范大学,未经西华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10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