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9491.1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3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李远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控单元 触控区域 方向排列 驱动电路 显示面板 走线 触控结构 电子设备 电连接 发光层 同一列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层上方的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包括多个触控区域和驱动电路,所述触控区域包括多个触控单元。所述多个触控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成至少两行,每一行的多个触控单元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多个触控单元沿第二方向排列成至少两列,每一列的多个触控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驱动电路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外侧。位于同一行的触控单元通过与该行对应的第一走线电连接到所述驱动电路,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触控区域下方;位于同一列的触控单元通过与该列对应的第二走线电连接到所述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智能设备中即成触控功能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包括:外挂式、集成于显示面板内部(incell)和集成于显示面板外部(oncell)。相比于incell方案和外挂式方案,oncell方案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且透过率高,成为现阶段智能设备的首选方案。
参见图1,现有技术的oncell方案中,触控结构通常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每个触控电极都通过设置在触控电极外围的金属引线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这些金属引线显著增加了显示面板对非显示区的面积,不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将触控电极的金属引线设置在触控区域下方以减小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面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层上方的触控结构;
所述触控结构包括多个触控区域和驱动电路,所述触控区域包括多个触控单元;
其中,所述多个触控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成至少两行,每一行的多个触控单元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多个触控单元沿第二方向排列成至少两列,每一列的多个触控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驱动电路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外侧;
其中,位于同一行的触控单元通过与该行对应的第一走线电连接到所述驱动电路,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触控区域下方;
位于同一列的触控单元通过与该列对应的第二走线电连接到所述驱动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走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每一列触控单元包括靠近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走线从所述第一端引出。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每一个所述触控单元包括: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具有开口;
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开口中;
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上,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电连接;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与所述第一电极电绝缘;
第二绝缘层15,所述第二绝缘层15覆盖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一绝缘层,并且所述第二绝缘层15具有暴露出所述第二电极的通孔;
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5上,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每一行的多个触控单元的多个第一连接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电连接,构成多个行连接线,每一个行连接线与和所述行连接线对应的第一走线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每一列的多个触控单元的多个第二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电连接,构成多个列连接线,每一个列连接线与和所述列连接线对应的第二走线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94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屏及其触控模组
- 下一篇:操作指令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