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抗应力的PP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8097.6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7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宋懂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展鹏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7/16;C08L59/02;C08L77/10;C08L5/08;C08L71/02;C08K13/04;C08K7/08;C08K3/38;C08K3/30;C08K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量份 抗应力 聚甲醛树脂 偏氟醚橡胶 钛酸钾晶须 抗菌 机械性能 聚丙烯 高分子树脂 抗应力发白 耐高温性能 抗菌性能 可加工性 力学性能 耐溶剂性 抗菌剂 抗氧剂 耐高温 耐酸碱 相容剂 制备 | ||
本案公开了一种抗菌抗应力的PP塑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聚丙烯70~80重量份;偏氟醚橡胶12~14重量份;聚甲醛树脂5~8重量份;钛酸钾晶须3~5重量份;相容剂2~4重量份;抗菌剂3~6重量份;抗应力剂1~5重量份;抗氧剂0.5~1重量份。本发明利用各类高分子树脂的优势,将其结合后进行取长补短,提高了PP塑料的抗应力发白性能,改善了抗菌性能;通过加入偏氟醚橡胶提高PP塑料的耐高温、耐酸碱、机械性能;通过加入聚甲醛树脂提高PP的力学性能,并改善耐溶剂性和可加工性;钛酸钾晶须改善PP塑料的机械强度、耐高温性能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菌抗应力的PP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PP是五大类通用塑料之一,由于其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易于加工成型、产品综合性能优良,因此用途非常广泛,已成为通用树脂中发展最快的品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内外饰件、电子和家用电器产品中。尽管聚丙烯有众多优点,但是,聚丙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聚丙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没有很好的达到刚韧性平衡,高模量的聚丙烯往往不能同时达到高冲击,高冲击的聚丙烯也不能同时达到高模量;同时有些部件还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应力发白、应力开裂性能。
聚丙烯PP制品在注塑过程中,容易在顶出部位受力比较集中,在受力部位产生银纹,银纹区域产生的大量微小内部裂纹,这些裂纹引起折光变化,表现为发白,即出现顶白现象,导致制品外观不合格;有些聚丙烯制品在使用过程中,有些特殊结构如卡脚等容易受力而产生应力发白、开裂的情况,并且聚丙烯制品抗菌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抗菌抗应力的PP塑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抗菌抗应力的PP塑料,其中,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应力的PP塑料,其中,所述相容剂包括60~65wt%马来酸酐接枝聚异戊二烯和35~40wt%三(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异氰酸酯。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应力的PP塑料,其中,所述抗菌剂包括65~70wt%硬脂酸胍和30~35wt%2-甲基-3(2H)-异噻唑酮。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应力的PP塑料,其中,所述抗应力剂包括25~30wt%氧化硼、30~35wt%二硫化钼和36~42wt%氮化锆。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应力的PP塑料,其中,所述抗氧剂包括42~45wt%二月桂基-3,3'-硫代二丙酸酯和55~58wt%2,5-二巯基-1,3,4-噻二唑。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应力的PP塑料,其中,还包括3~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醚。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应力的PP塑料,其中,还包括2~4重量份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应力的PP塑料,其中,还包括0.5~1重量份的甲壳素纤维。
优选的是,所述的抗菌抗应力的PP塑料,其中,所述聚乙二醇醚烯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2200。
一种抗菌抗应力的PP塑料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丙烯、偏氟醚橡胶、聚甲醛树脂、马来酸酐接枝聚异戊二烯、三(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异氰酸酯、硬脂酸胍、2-甲基-3(2H)-异噻唑酮、氧化硼、二硫化钼、氮化锆、二月桂基-3,3'-硫代二丙酸酯、2,5-二巯基-1,3,4-噻二唑、聚乙二醇醚加入第一混合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时间为5~10分钟;
2)将钛酸钾晶须、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甲壳素纤维加入第二混合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时间为1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展鹏塑料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展鹏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80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