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可剥离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7986.0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8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郝胜利;徐杰;顾广新;廖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波态(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8 | 分类号: | C09D175/08;C09D7/62;C09D5/20;C09D7/20;C09D7/63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杜立军;苏利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剥离涂料 制备 改性聚氨酯乳液 改性硅溶胶 重量百分比 防护性能 聚乙烯醇 烷基糖苷 有机溶剂 剥离剂 润湿剂 增稠剂 油性 涂料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性可剥离涂料,所述水性可剥离涂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下列组分:改性聚氨酯乳液25‑35%、改性硅溶胶8‑16%、聚乙烯醇8‑15%、烷基糖苷3‑6%、填料5‑15%、增稠剂1‑2%、剥离剂2‑5%、润湿剂1‑2%,余量为水。该涂料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可剥离涂料的性质不稳定、防护性能单一以及使用有机溶剂和油性成分等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所述水性可剥离涂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可剥离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高精密的仪器、零部件等器材在运输、贮存及加工过程中,容易被擦伤、磨损,也容易受到潮气、酸雨以及微生物的侵蚀,可剥离涂料被用于这些仪器的临时保护。可剥离涂料作为一种低附着力和强内聚力的临时性防护涂料,具有方便涂覆、容易成膜和剥离、防腐耐蚀、防污防摩擦等优点。
从可剥离涂料的作用机理上看可以分为防护性可剥离涂料和去污性可剥离涂料二种:
防护性可剥离涂料在设备表面实施涂装后形成一层连续封闭的膜层,涂膜一般具有弹性、强度以及耐化学腐蚀等性能。在物理上能阻止设备的磨损、碰伤;在化学性质方面能阻止各种化学腐蚀品、微生物、空气和水的附着而使设备表面受到伤害。
去污性可剥离涂料的去污作用分三种情况:①表面吸附,喷涂于设备上的涂料在固化成膜前,由于表面吸附力的作用会将污染物包覆,使其成为膜的一部分;②粘力,涂料中的粘性成膜物质在与污染接触时便将其牢牢粘住,在涂膜剥离时将其带走;③化学键合力,对于部分成离子态的污染物,能与涂料中的添加物质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涂膜剥离时被带走。
但是,现有的可剥离涂料往往存在下列缺陷:如涂料性质不稳定,存储时间长了容易分层;防护性能单一,不能对涂覆的仪器或零部件进行多重保护;而且多数可剥离涂料为溶剂型涂料,其中含有大量有机溶剂和油性成分,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可剥离涂料,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可剥离涂料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所述水性可剥离涂料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水性可剥离涂料,所述水性可剥离涂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下列组分:改性聚氨酯乳液25-35%、改性硅溶胶8-16%、聚乙烯醇8-15%、烷基糖苷3-6%、填料5-15%、增稠剂1-2%、剥离剂2-5%、润湿剂1-2%,余量为水。
进一步的,所述水性可剥离涂料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下列组分:改性聚氨酯乳液28-32%、改性硅溶胶10-14%、聚乙烯醇10-13%、烷基糖苷4-5%、填料8-12%、增稠剂1-2%、剥离剂3-4%、润湿剂1-2%,余量为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性可剥离涂料为完全水溶性的,其以水为溶剂,从主要成膜的聚氨酯乳液和硅溶胶到所有配合使用的各类添加剂和助剂全部都是水溶性或水分散性的,不含任何油性物质成分,实现从涂料制备的完全水溶体系到成膜后剥离涂膜也具备常温下完全水溶特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性可剥离涂料与溶剂型涂料相比,虽然水性可剥离涂料的干燥时间比较长,受温度与环境湿度影响较大,但其具有环保、安全的最大优点。使用水作为涂料分散溶剂,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节省了资源,不产生有机挥发份VOC,不污染大气环境,避免施工现场着火的危险和施工人员的吸入,所以水性可剥离涂料随着环境治理和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进一步的,所述改性聚氨酯乳液由脂肪族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含羧基半酯二元醇和丙烯酸丁酯按质量比(3-5):(3-5):(2-3):1反应而成。优选上述质量比为4:4:2.5:1。所述改性聚氨酯乳液的添加使得水性可剥离涂料具有极好的内聚力和和可剥性,以及一定的柔韧性和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波态(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波态(上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79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