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垃圾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4907.0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7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静;谢昊;刘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永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10 | 分类号: | B01J20/10;B01J20/28;B01J21/08;B01J35/10;B01D53/8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刘艳艳;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臭剂 制备 环保型 多孔光催化材料 负载二氧化钛 垃圾填埋场 无机非金属 粉煤灰 吸附作用 垃圾 低成本 废铝灰 气孔率 造孔剂 臭味 镁渣 废弃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垃圾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原料包括粉煤灰、废铝灰和镁渣,添加造孔剂及负载二氧化钛(P25)的方法,制备出无机非金属多孔光催化材料。本发明提供的除臭剂具有密度低、气孔率高、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可有效清除垃圾填埋场中的臭味,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尤其对大宗工业固废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利用作出一定的贡献,为解决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达到了以废制废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领域,涉及一种环保型垃圾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长期以来资源循环利用率不高,特别是典型的大宗工业固废多还处于筑路回填等低价值利用状态。部分种类的固废在存放过程中还对大气、水资源造成一定的污染,既造成环境污染,又造成资源的浪费。
粉煤灰是煤炭燃烧后烟气粉尘和炉低灰渣的统称,目前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在60份左右,已累计堆存20亿吨。目前,我国粉煤灰的利用主要集中建筑材料领域,高附加值利用粉煤灰的的量还很低,所以粉煤灰的资源化已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镁渣是冶炼镁时产生的废渣,铝灰是电解铝时产生的废渣。目前,由于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能够直接处理或者利用镁渣(铝灰),因此针对镁渣(铝灰)的处理方法一般为填埋或者直接丢弃;而填埋镁渣(铝灰)的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和污染,所以对镁渣(铝灰)的高附加值利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目前在填埋场所使用的垃圾出除臭剂存在吸附量低、成本高,除臭效率差这一缺点。
发明内容
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型垃圾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充分利用工业固废的性质,能有效的吸附和降解垃圾填埋场的臭味,而且充分利用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的功能。
一种环保型垃圾除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除臭剂原料为:混料100份,助溶剂10~30份,造孔剂0.5~2份,二氧化钛(P25)10~30份;所述混料由粉煤灰、铝灰、镁渣中的两者或三种混合组成,份数均为质量份数;
制备方法为:
1)混料:将粉煤灰、铝灰、镁渣放入星式球磨机中研磨,料:球:水=1:1:1混合8~12h,在100℃下干燥,将干燥好的混料过200目的筛子,得混料;
2)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的制备:称取100重量份的混料,助溶剂10~30份,造孔剂0.5~2份,加入一定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水溶液,搅拌一定时间后烘干,得烘干的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
3)烧成:将上述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放入马弗炉中,先以3~5℃/min的速率升温至400℃,保温20min;接着以9℃/min的速度继续升温至700℃,保温1h,再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800℃~900℃,在此温度下保温30min,后冷却至室温,得烧成好的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
4)无机非金属多孔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按照配方比例,将一定量的二氧化钛(P25)与一定量的烧成好的无机非金属多孔材料在甲醇溶液中搅拌均匀,在100℃烘箱中干燥,然后在400℃~600℃马弗炉煅烧得到无机非金属多孔光催化材料,即得。
进一步的,所述的环保型垃圾除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的组成为:SiO2含量30%~50%,Al2O3含量10%~35%,CaO含量15%~50%,MgO含量5%~15%,Fe2O3含量为3%~1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环保型垃圾除臭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熔剂为硼砂。
进一步的,所述助溶剂的粒度为300~4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永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永能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49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