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光泽耐水解的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3105.8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7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宋懂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展鹏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59/00;C08L53/02;C08L67/04;C08L23/28;C08K13/02;C08K5/20;C08K3/38;C08K5/3492;C08K5/539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量份 耐水解性能 苯乙烯共聚物 羟基苯甲 高光泽 耐水解 润滑剂 晶须 乙撑双硬脂酸酰胺 丙烯共聚物 高分子树脂 氟化乙烯 异戊二烯 苯乙烯 丙烯腈 丁二烯 光泽性 聚甲醛 抗氧剂 增韧剂 阻燃剂 制备 协同 | ||
本案公开了一种高光泽耐水解的ABS材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60~70重量份;聚甲醛24~28重量份;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5~10重量份;聚(4‑羟基苯甲酯)晶须4~7重量份;增韧剂5~8重量份;阻燃剂13~17重量份;润滑剂2~4重量份;抗氧剂1~3重量份。利用各类高分子树脂的优势,将其结合后进行取长补短,提高了ABS材料的机械强度,改善了光泽和耐水解性能;通过加入聚(4‑羟基苯甲酯)晶须提高ABS树脂的强度、耐水解性能和光泽性能;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和乙撑双硬脂酸酰胺协同作为润滑剂,提高ABS树脂的耐水解性能和光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光泽耐水解的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树脂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组成的三元共聚物。ABS树脂具有容易加工,适合注射、挤塑、吹塑等多种成型方法,而且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包装、日用品、电子电器、玩具、仪表、运输和机器制造等领域。
然而,由于ABS树脂不阻燃,制品的光泽度性能不佳,且合金没有阻燃效果。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光泽高阻燃的ABS材料,使其能够具有高光泽和高阻燃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高光泽、高阻燃的ABS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高光泽耐水解的ABS材料,其中,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光泽耐水解的ABS材料,其中,所述增韧剂包括20~25wt%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醇和75~80wt%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光泽耐水解的ABS材料,其中,所述阻燃剂包括22~26wt%(4-溴苯基)二苯基磷氧化物、44~47wt%四硼酸钠和28~34wt%1,2,4-三嗪-3,5-二酮。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光泽耐水解的ABS材料,其中,所述润滑剂包括75~80wt%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和20~25wt%乙撑双硬脂酸酰胺。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光泽耐水解的ABS材料,其中,所述抗氧剂包括56~58wt%溴代三嗪和42~44wt%1,5-二氨基萘。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光泽耐水解的ABS材料,其中,所述聚甲醛的数均分子量为4200~4600。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光泽耐水解的ABS材料,其中,所述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600~2800。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光泽耐水解的ABS材料,其中,还包括1~3重量份的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光泽耐水解的ABS材料,其中,还包括0.5~1重量份的偏苯三酸酯。
一种高光泽耐水解的ABS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甲醛、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醇、乙烯-丙烯-丁烯三元共聚物、(4-溴苯基)二苯基磷氧化物、四硼酸钠、1,2,4-三嗪-3,5-二酮、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乙撑双硬脂酸酰胺、溴代三嗪、1,5-二氨基萘、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和偏苯三酸酯加入混合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时间为5~10分钟;
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主喂,将聚(4-羟基苯甲酯)晶须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侧喂,共混造粒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展鹏塑料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展鹏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31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