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田间诱捕花生害虫斜纹夜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9630.2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8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雄;陈小平;梁炫强;洪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4;A01M1/10;A01N37/40;A01N27/00;A01N37/02;A01P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06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纹夜蛾 诱捕器 诱捕 诱芯 引诱剂 花生 基坑 海绵块 诱捕架 害虫 引诱 难挥发溶剂 田间 便于拆卸 表面涂覆 田埂 压实 竹竿 树干 掩埋 调配 毒害 悬挂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田间诱捕花生害虫斜纹夜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相邻花生田埂间挖设基坑并插入竹竿或树干,然后将基坑掩埋并压实形成诱捕架,然后将诱捕器悬挂在诱捕架上,使诱捕器位于花生埂上方;S2、调配引诱斜纹夜蛾的引诱剂,然后采用海绵块吸收引诱剂,最终在海绵块表面涂覆难挥发溶剂制成诱芯;S3、将诱芯安装到诱捕器中对斜纹夜蛾进行诱捕,并以15‑20天为周期对诱芯进行更换,并将诱捕器中的斜纹夜蛾进行清理。通过引诱剂将斜纹夜蛾引诱到诱捕器中进行收集,从而达到诱捕放置的效果,且诱捕器结构简单,便于拆卸更换诱芯和清理斜纹夜蛾,诱捕造价低、过程无毒害、无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花生防虫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田间诱捕花生害虫斜纹夜蛾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斜纹夜蛾会咬食花生的叶片,在成花生生产发育不良,影响花生产量,目前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措施大多采用喷洒农药杀死斜纹夜蛾,但是,长期使用农药易使斜纹夜蛾产生抗药性,使得防治效果降低,并且农药在杀死斜纹夜蛾的同时会残留在花生和土壤中,食用残留农药的花生易造成毒素进入人体中,影响人体健康,且土壤中残留农药严重污染的环境,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田间诱捕花生害虫斜纹夜蛾的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田间诱捕花生害虫斜纹夜蛾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田间诱捕花生害虫斜纹夜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搭设诱捕架:在相邻花生田埂间挖设基坑并插入竹竿或树干,然后将基坑掩埋并压实形成诱捕架,然后将诱捕器悬挂在诱捕架上,使诱捕器位于花生埂上方;
S2、制作诱芯:调配引诱斜纹夜蛾的引诱剂,然后采用海绵块吸收引诱剂,最终在海绵块表面涂覆难挥发溶剂制成诱芯;
S3、诱捕:将步骤S2制成的诱芯安装到诱捕器中对斜纹夜蛾进行诱捕,并以15-20天为周期对诱芯进行更换,并将诱捕器中的斜纹夜蛾进行清理。
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诱捕器包括顶盖,所述顶盖通过螺纹结构套接在连接管的顶部,所述顶盖的底部固定安装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通过螺纹结构套接放置盒,所述放置盒内用于放置诱芯,所述连接管的外壁上开有多个进虫孔,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收集套,所述收集套的底部通过螺纹结构套接底盖,所述底盖上开有卡槽,所述卡槽内活动卡接粘虫板的底部,所述粘虫板顶部紧贴收集套的内壁。
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顶盖的顶部固定安装吊环便于快速挂接在诱捕架上,所述放置盒的外壁开有多个通气孔,所述收集套为中空圆锥结构,所述连接管和收集套均为透明塑料制成,所述进虫孔为外大内小的漏斗状结构,所述粘虫板为侧壁贴合收集套内腔的“十”字型硬纸板,且粘虫板上涂刷有粘胶。
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步骤S2中,所述引诱剂按重量份计,其原料组成包括:红糖90-100份、工业醋120-130份、酒30-40份、顺式-3-己烯醇乙酸酯1-5份、水杨酸甲酯1-5份、苯乙醛2-6份、柠檬烯1-5份和水55-65份。
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引诱剂按重量份计,其原料组成包括:红糖93份、工业醋124份、酒33份、顺式-3-己烯醇乙酸酯2份、水杨酸甲酯2份、苯乙醛3份、柠檬烯3份和水58份。
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所述引诱剂按重量份计,其原料组成包括:红糖97份、工业醋128份、酒38份、顺式-3-己烯醇乙酸酯4份、水杨酸甲酯3份、苯乙醛5份、柠檬烯4份和水63份,。
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步骤S2中,所述难挥发溶剂为液体石蜡、花生油和葵花籽油中的一种。
优选的一种实施案例,步骤S1中,所述诱捕器距花生叶面距离为80-110cm,所述诱捕架沿花生田埂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花生田埂两侧的诱捕架交错分布,花生田埂上相邻诱捕器间距40-5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9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化虫情测报系统
- 下一篇:一种喷雾机在线混药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