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FID电子车牌数据的慢行车判定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16661.2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2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孙棣华;赵敏;吴俊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5 | 分类号: | G08G1/015;G08G1/017;G08G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电子 车牌 数据 行车 判定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电子车牌数据的慢行车判定分析方法,所述分析方法具体为:S1:对选定路段的RFID电子车牌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并提取所有车型的行程时间数据;S2:提取判定分析观测值;S3:求取不同车型与典型慢行车、典型非慢行车观测值之间的距离;S4:确定慢行车的具体车型范围。首先在分析不同车型行程时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能够反映不同车型行程时间分布特点的观测值,利用改进TOPSIS方法对不同车型进行判定分析,弥补了以往研究种忽视慢行车比例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RFID电子车牌数据的慢行车判定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道路交通主要是混合交通,它的主要特点的是:在道路上不仅有非机动车,机动车的类型和行驶速度相差也比较大。已有研究表明,在我国城市道路上的车流中混有一些行驶速度较低的车辆,是造成平均车速低的重要原因。其中由于车辆性能、超载等原因,慢车(如大货车)行驶速度较低,与快车之间相互干扰严重,尤其是大货车之间相互超车形成的“移动瓶颈”,致使一方面运行交通量未能达到设计通行能力,道路通行效率也在相应的服务水平之下,而另一方面实际交通状况却拥堵不堪,大大影响了道路的通行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慢行车在道路上对交通产生的延误与道路交通量、慢行车车速、平均车速及慢性距离有关,道路上的交通量越大,慢行车的行驶距离越长,所产生的延误就越大。
综上所述,慢行车的存在会对道路交通状况及通行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且慢行车辆的比例越大,对二者的影响越大。在同一条道路上行驶相同数量的车辆时,慢行车比例不同,对道路的交通状况及通行效率的影响也一定不相同,所以在进行交通流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及预测时,忽略慢行车比例对道路通行效率的影响必会导致预测准确性降低。由于RFID电子车牌数据将车型细分为59种类型,而以往凭借直觉笼统地将大货车归类为慢行车,小汽车归类为快行车,忽视其他车型的做法使得慢行车的车型范围没有一个合适的判定方法,故本专利基于RFID电子车牌数据,以路段行程时间为研究对象,对采集到的59种车型行驶数据进行行程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RFID电子车牌数据的慢行车判定分析方法,目的是首先在分析不同车型行程时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能够反映不同车型行程时间分布特点的观测值,利用改进TOPSIS方法对不同车型进行判定分析,弥补了以往研究种忽视慢行车比例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RFID电子车牌数据的慢行车判定分析方法,所述分析方法具体为:
S1:对选定路段的RFID电子车牌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并提取所有车型的行程时间数据;
S2:对不同车型的路段行程时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S3:提取判定分析观测值;
S4:确定慢行车的具体车型范围。
进一步,所述S1具体为:
S11:获得道路截面完整的通过车辆的数据集;
S12:处理冗余数据和异常数据;
S13:提取所有车型的所述行程时间数据。
进一步,所述S2具体为:
S21:根据所述行程时间数据,画出所有车型的行程时间分布图;
S22:确定典型慢行车车型和典型非慢行车车型的车辆类型。
进一步,所述S3具体为:
S31:根据所述行程时间分布图,分析行程时间分布在所述判断分析区间内的所有车型的行程时间分布特征;
S32:确定并提取能够合理表现不同车型是否为慢行车的所有属性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66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