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高通量基因分型的水稻DNA样本的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3005.7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6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郭涛;陈淳;夏澳运;黄翠红;周丹华;黄明;刘永柱;王慧;陈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Q1/6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样本 高通量 基因分型 水稻DNA 生长板 一次性提取 其他生物 水稻根部 水稻种子 生物DNA 提取DNA 深孔板 工作量 费力 自动化 培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通量基因分型的水稻DNA样本的提取方法,涉及生物DNA样本的提取方法,其是通过将96深孔板和96孔PCR板相结合制成双层生长板,利用该双层生长板对水稻种子进行培育,可以一次性提取96组水稻根部DNA样本,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工作量巨大、费时费力、不能高通量提取DNA等缺点;该方法高度可行,适用于自动化;本发明的DNA提取方法也可适用于其他生物样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DNA样本提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通量基因分型的水稻DNA样本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植物基因分型来说,一般都需要从数量庞大的群体中进行筛选,同时,以不杀死植物的方式从各个植物获得组织样品。此外,每个样品与编号一一对应,以便准确筛选出目标植株后能种植繁种。目前,没有可用于对单个植物进行高通量组织取样的方法,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技术人员取植物的叶片或其他组织器官并编号,使被取植物样品与编号一一对应,但其费时费力、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显而易见。现在,科学工作者进行基因分型,常用方法是从成千上百甚至更多群体中提取DNA来进行单株筛选,而对某基因的定位也经常需要从成千上百份分离群体中提取DNA筛选目标位点,其工作量之大显而易见。另外,基因分型普遍使用较多的DNA提取方法为SDS法、CTAB法、碱裂解法及其改良后的方法等。尽管利用传统的SDS、CTAB和SDS-CTAB等方法从植物中提取的DNA质量、产量和纯度均较高,符合普通PCR检测的要求。但这些方法通常操作步骤繁多复杂,过程费力,耗时长,成本高,成为限制水稻大规模突变体建库过程中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
因此,建立一种适用于PCR扩增分析的简易、高效和低成本的DNA提取方法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通量基因分型的水稻DNA样本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提取双层生长板,所述生长板包括置于上方的96深孔板以及置于下方的96孔PCR板,所述96深孔板和所述96孔PCR板采用橡皮筋固定,所述96深孔板的每个孔底部有3mm的孔洞,所述96孔PCR板的管体中填充有蒸馏水;
将水稻种子播种于双层生长板中96深孔板的孔中,每个孔中放置一粒种子;
将播种后的双层生长板置于托盘中,所述托盘装有蒸馏水,保证水面淹没生长板下层的96孔PCR板;
将托盘置于30℃,12h光照的培养箱中培养9d,使得96深孔板中种子的根部能穿过底部孔洞延伸至96孔PCR板对应的孔中;
采用冷冻液将培养后的双层生长板进行冷冻处理;
冷冻处理后,取出双层生长板,并将双层生长板中的96深孔板和96孔PCR板分开,将含幼苗的96深孔板放置于蒸馏水中继续培养,下层含根部组织的96孔PCR板用于提取DNA。
优选的,所述水稻种子使用前需进行预处理,即将水稻种子依次在70%乙醇中浸泡1min,2.5%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30min,然后消毒处理后,浸泡在水中1d,再用湿抹布包裹住种子催芽1d。
优选的,将培养后的双层生长板96深孔板和96孔PCR板之间插入若干玻璃棒,使两层板之间产生空隙,然后再进行冷冻处理。
优选的,在冷冻处理之前,需要将双层生长板的96孔PCR板与多孔金属热块进行插接,即将PCR板的管体插入到金属热块的孔中,再将多孔金属热块置于冷冻液中进行冷冻处理,,所述冷冻液的高度低于多孔金属热块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冷冻液是由3kg干冰和500ml 95%乙醇提取而成。
优选的,所述冷冻处理的时间为6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30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