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缝合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3835.1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4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周友浪;汤锦波;张鲁中;杨纤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L17/00 | 分类号: | A61L17/00;A61L17/10;A61L17/14;A61B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合线 黏附 医用缝合线 纳米微粒 载药层 载药 制备 浸泡 表面形成 反复浸泡 缓释药物 吸附力 黏附剂 多层 附着 吸附 | ||
1.医用缝合线,包括缝合线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缝合线本体上覆盖有黏附涂层,在所述黏附涂层上吸附有载药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本体上覆有多层黏附涂层和载药层,所述黏附涂层和载药层依次交替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黏附涂层为聚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和/或多聚赖氨酸和/或明胶黏附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儿茶酚胺类化合物为多巴胺和/或左旋多巴和/或去甲肾上腺素和/或其衍生物通过氧化自聚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层,包括载药纳米微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纳米微粒为载基因纳米微粒,所述基因至少包括可以促进组织愈合和/或抗菌消炎和/或抑制瘢痕粘连的基因,基因为产生蛋白,多肽或功能RNA的核苷酸序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层每层载基因量为0.05-50μg/cm,载药层的总厚度为10纳米到100微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在纳米微粒中的含量为0.1-20wt%,载基因纳米微粒的直径为5纳米到1000纳米。
9.医用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和/或多聚赖氨酸和/或明胶溶于PH值8.0-8.9的弱碱性溶液中,溶液浓度为0.1-10mg/mL,溶解温度为4-50度,制得黏附剂溶液;
2)、将缝合线浸泡在黏附剂溶液中,浸泡时间为0.5-5小时,浸泡温度为4-50度,使缝合线上形成黏附涂层;
3)、再将缝合线放入载药纳米微粒溶液中,载药纳米微粒溶液浓度为0.1-1000mg/mL,浸泡时间为0.5-5小时,浸泡温度为4-50度,使黏附涂层上吸附载药纳米微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用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步骤2和3,使缝合线上形成多层黏附涂层和载药纳米微粒层。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医用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纳米微粒为载基因纳米微粒。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医用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纳米微粒通过如下方法制得,
a)、将载体溶于有机溶剂,加到乳化剂中进行超声,得到初乳液;
b)、将所述初乳溶液进一步加到乳化剂中再次进行超声,得到复乳液;
c)、所述复乳液去除有机溶剂,得到纳米微粒;
d)、将纳米微粒溶于阳离子聚合物溶液,得到带正电荷的纳米微粒;
e)、将药溶液按比例加到修饰过的纳米微粒溶液中,形成载药纳米粒。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医用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包括氯仿和/或二氯甲烷;所述乳化剂包括聚乙二醇和/或聚乙烯醇;所述阳离子聚合物包括聚醚酰亚胺;所述载体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医用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溶液为基因溶液,所述基因包括促进组织愈合和/或抗菌消炎和/或抑制瘢痕粘连的各种基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未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383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