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致密油藏产能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1430.4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8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栾雪莹;唐海;孙文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10/0639;G06Q50/02;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唐亭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致密 油藏 产能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油藏产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条件假设;S2、建立含有多条裂缝的体积压裂水平井等效电路模型;S3、未改造区域产能方程的推导;S4、压裂液改造区域产能方程的推导;S5、求解体积压裂水平井产能模型;S6、考虑裂缝干扰对产能的影响;S7、建立考虑裂缝干扰的体积压裂水平井稳态产能模型;S8、在步骤S7的基础上建立考虑水平井井筒压降的体积压裂水平井稳态产能模型,即得到综合考虑压裂液渗吸作用和裂缝干扰的致密油产能模型;S9、求解S8得出的产能模型。本发明的致密油藏产能评价方法能够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水平井体积压裂后的油藏实际情况,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本发明的计算结果与其他产能计算公式相比,误差更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致密油藏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考虑压裂液渗吸作用和裂缝干扰的致密油产能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致密油藏储层物性差,天然裂缝发育,孔隙结构复杂、面孔率低、喉道细小,常规压裂技术难以获得预期增产效果。这是由于基质向裂缝的供液能力差,传统单一人工裂缝周围区域的油气可以流入裂缝,而远离人工裂缝的油气动用困难。实践证明,“水平井+水力压裂”是开发致密油藏的有效方式,储层、水平井及压裂参数三者间的合理配合能大幅提高单井产能。要实现致密油藏的高效商业化开发,必须采用体积压裂技术改造储集层。
在体积压裂过程中,由于受到随机天然裂缝分布和压裂工艺等因素影响,形成的裂缝网络形态极为复杂,使得压后缝网内流体的流动形态也极为复杂。目前针对体积压裂井的产能模型大多忽略了天然裂缝并简化处理了压后形成的复杂缝网体系,如将裂缝性储层处理为双重介质、多重介质等,将压后复杂裂缝网络简化为正交缝网等,这种简化处理方式并不完全适合致密储层体积压裂。因此,需要深入完善和发展致密储层体积压裂井产能预测方法。
例如,现有技术中,Joshi运用势能理论推导水平井产能公式。详见参考文献JoshiS D.Augmentation ofwell productivity using slant and horizontal wells[J].SPE15375,1988.。但该公式存在的缺陷是没有考虑压裂对产能的影响。牛栓文.崔传智,陈翰等人提供的文章: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3):584-587。其中研究了另一种井产能预测方法。但这种方法中,在公式推导中没有考虑裂缝间的相互干扰;而且也没有考虑压裂液滞留在地层中发生渗吸作用和压裂液返排对产能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考虑压裂液渗吸作用和裂缝干扰的致密油产能评价方法。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水平井体积压裂后的油藏实际情况。
本发明提供的致密油产能评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条件假设如下:
(1)储层为上下边界封闭的无限大水平均质地层,不考虑隔夹层存在,外边界定压,不考虑重力作用;
(2)假设水平井压裂裂缝穿透所有层位,各个生产层位的流体通过裂缝流向井筒,裂缝是垂直于水平井筒的横向裂缝,且以水平井筒对称分布,裂缝之间存在干扰;
(3)流体通过地层流入裂缝,再进入井筒,不考虑基质向水平井筒直接供液的情况;
(4)裂缝及裂缝附近地层属于压裂液渗吸改造区域,流体是双相流体,流动过程需要考虑压裂液的滞留和渗吸改造作用;远离裂缝的油藏中流体是单相流体,流动过程需要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
(5)压裂裂缝内出现压力损耗现象,存在渗流阻力。
步骤S2、若压裂后存在n条裂缝,建立含有多条裂缝的体积压裂水平井等效电路模型;并将单条裂缝形成的流动区域简化为两个部分:渗吸改造区域和未改造区域。所述等效电路模型为:假设压裂后存在n条裂缝,当垂直井筒上的压力损失忽略不计时,单条裂缝形成的未改造区域和双重介质区域流动阻力相互串联,各裂缝之间流动阻力相互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14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