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紧固件驱动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0049.6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3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常凤智;高冬生;朱清华;王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腾亚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C1/06 | 分类号: | B25C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紧固 驱动 工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固件驱动工具,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该工具包括壳体内缸体和活塞构成的蓄能机构,活塞与延伸到枪嘴的撞针固连,缸体的一侧设有带电池包的握柄,枪嘴的一侧设有钉匣,握柄与钉匣之间设有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含有与撞针啮合的缺齿让位驱动轮,驱动轮与电池包提供电能的电机传动连接;撞针长度方向上具有一组啮合凸起,撞针邻近活塞的第一啮合凸起高于其它啮合凸起,驱动轮对应第一啮合凸起的第一啮合齿让开其它啮合凸起的轴向偏离。采用本发明后,可以始终保证驱动轮与撞针之间的正常啮合关系,有效避免了驱动轮与撞针因卡钉而可能存在的啮合干涉,彻底杜绝了撞针的失控动作,确保了操作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固件驱动工具,尤其是一种电动气弹簧钉枪,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长期以来,借助钉子类紧固件将一个物体固定到另外一个物体上的工具以气动为主,其中包括高压气、瓦斯燃烧等,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为此,近年来出现了电动气弹簧钉枪,其典型结构为申请号201621041199.3的中国专利文献所揭示,此类钉枪由电机带动缺齿让位驱动轮旋转,进而提升与之啮合的撞针,通过活塞压缩气缸内的空气蓄能。之后,当驱动轮到达缺齿让位状态脱离与撞针的啮合时,压缩空气使活塞驱动被驱动轮释放的撞针快速运动,完成打钉动作。此后,驱动轮再次进入提升啮合状态,进行下一打钉循环。由于能源来自电能,因此操控性能好,较为安全。
然而,实践中发现,当这种钉枪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偶尔卡钉时,如图1、图2所示,由于撞针4被阻滞未运动到点划线所示的正常极限位置,因此驱动轮9的轮齿再次进行提升啮合有可能与撞针4干涉,即被阻挡无法进入啮合状态,此时不仅由于电机驱动处于卡滞状态有可能损坏传动件,而且由于气缸内的空气仍有一定压力,一旦卡钉排除,撞针将会失控动作,导致安全隐患。
为此,申请号为US20180154505A1的美国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试图以在驱动轮上设置弹性啮合件避让干涉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弹性啮合件不仅结构复杂化,而且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可以有效避免撞针因卡滞而失控动作的紧固件驱动工具,从而确保使用方便、安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紧固件驱动工具的基本技术方案之一为:包括壳体内缸体和活塞构成的蓄能机构,所述活塞与延伸到枪嘴的撞针固连,所述缸体的一侧设有带电池包的握柄,所述枪嘴的一侧设有钉匣,所述握柄与钉匣之间设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含有与撞针啮合的缺齿让位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电池包提供电能的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撞针长度方向上具有一组啮合凸起,所述撞针邻近活塞的第一啮合凸起高于其它啮合凸起,所述驱动轮对应第一啮合凸起的第一啮合齿朝所述驱动轮的轴向偏离让开其它啮合凸起。
由于卡钉时,主要是驱动轮再次进入提升啮合状态时第一啮合齿被第二啮合凸起卡滞,因此采用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可以始终保证驱动轮与撞针之间的正常啮合关系,有效避免了驱动轮与撞针因卡钉而可能存在的啮合干涉,彻底杜绝了撞针的失控动作,确保了操作安全。
以上基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撞针的长度方向上两侧分别具有一组啮合凸起,所述驱动轮由分别与两侧啮合凸起间歇啮合的同轴缺齿传动轮构成。这样由两组对称的啮合副同步传动,可以更为平稳可靠。
以上基本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一组啮合凸起中,邻近枪嘴的啮合凸起为圆形截面,且截面积大于其它啮合凸起,其它啮合凸起为矩形截面。这样可以使受力最大的啮合凸起具有理想的承力能力,且耐磨损。
本发明紧固件驱动工具的基本技术方案之二为:包括壳体内缸体和活塞构成的蓄能机构,所述活塞与延伸到枪嘴的撞针固连,所述缸体的一侧设有带电池包的握柄,所述枪嘴的一侧设有钉匣,所述握柄与钉匣之间设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含有与撞针啮合的缺齿让位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电池包提供电能的电机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腾亚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腾亚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00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