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封闭型旋转电机、框架构造及框架构造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91134.0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1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大石浩司;小串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高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 旋转 电机 框架 构造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全封闭型旋转电机,具备:
转子,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转子轴、和设置在上述转子轴的径向外侧的圆筒状的转子铁芯;
定子,具有在上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外侧以将上述转子铁芯包围的方式设置的圆筒状的定子铁芯、和将上述定子铁芯的径向的内侧部分沿轴向贯通的定子绕组;
结合侧轴承及反结合侧轴承,夹着上述转子铁芯在轴向的上述转子轴的两侧各自将上述转子轴能够旋转地支承;
框架构造,配设在上述定子的径向的外侧,容纳上述转子铁芯和上述定子;
结合侧轴承托架及反结合侧轴承托架,安装在上述框架构造的轴向的两端部,与上述框架构造一起形成封入用来将来自发热部的热除去的冷却用气体的闭空间,将上述结合侧轴承及上述反结合侧轴承分别静止支承;以及
内扇,安装在上述转子轴的至少上述转子铁芯和上述结合侧轴承之间、或上述转子铁芯和上述反结合侧轴承之间的位置,驱动上述冷却用气体;
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架构造具有以沿轴向延伸的方式形成、通过通风路入口开口及通风路出口开口与上述闭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通风路;
伴随着上述冷却用气体穿过上述通风路而发生的通风路压力损失在规定的容许压力损失范围内,
上述通风路设置有1个,或在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配设而设置有2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闭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规定的容许压力损失范围是对上述发热部的压力损失乘以上限系数而得到的值以下,且是对上述发热部的压力损失乘以下限系数而得到的值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封闭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架构造的没有形成上述通风路的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框架外侧翅片。
4.一种框架构造,容纳全封闭型旋转电机的转子铁芯及定子,上述全封闭型旋转电机具备具有转子轴及上述转子铁芯的转子、具有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的上述定子、结合侧轴承及反结合侧轴承、结合侧轴承托架及反结合侧轴承托架、和内扇,上述框架构造与上述结合侧轴承托架及反结合侧轴承托架一起形成闭空间,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架构造具有以沿轴向延伸的方式形成、通过通风路入口开口及通风路出口开口与上述闭空间连通的至少一个通风路;
伴随着冷却用气体穿过上述通风路而发生的通风路压力损失在规定的容许压力损失范围内,
上述通风路设置有1个,或在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配设而设置有2个。
5.一种框架构造的设计方法,所述框架构造容纳全封闭型旋转电机的转子铁芯及定子,上述全封闭型旋转电机具备具有转子轴及上述转子铁芯的转子、具有定子铁芯及定子绕组的上述定子、结合侧轴承及反结合侧轴承、结合侧轴承托架及反结合侧轴承托架、和内扇,上述框架构造与上述结合侧轴承托架及反结合侧轴承托架一起形成闭空间,其特征在于,
具有:
基本规格设定步骤,设定上述全封闭型旋转电机的基本规格;
容许范围设定步骤,基于在上述基本规格设定步骤中设定的上述基本规格,计算发热部的发热量及由于上述闭空间内的冷却用气体的流动产生的发热部压力损失,并且对于通风路压力损失设定容许压力损失范围;以及
冷却能力确保步骤,将上述通风路压力损失设为上述容许压力损失范围内的值,使上述发热部在容许温度范围内,
上述通风路设置有1个,或在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配设而设置有2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架构造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容许压力损失范围是对上述发热部的压力损失乘以上限系数而得到的值以下,且是对上述发热部的压力损失乘以下限系数而得到的值以上。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框架构造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能力确保步骤具有:
通风路压力损失选择步骤,在上述容许压力损失范围内,选择上述通风路压力损失;
计算步骤,基于上述通风路压力损失计算上述通风路的条件及非通风路区域面积;以及
冷却计算步骤,在上述计算步骤之后,进行上述发热部的冷却计算。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框架构造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能力确保步骤具有:
面积选择步骤,选择非通风路区域面积;
通风路条件设定步骤,基于在上述面积选择步骤中选择的上述非通风路区域面积,设定通风路的条件;以及
冷却计算步骤,在上述通风路条件设定步骤之后,进行上述发热部的冷却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11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