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变抗振减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0999.5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1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何水龙;汤涛;许恩永;王伟;伍建伟;唐荣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刘梅芳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次级齿轮 减振器 支撑柱 主动驱动 支撑杆 支撑座 齿轮 抗振 传统减振器 驱动齿轮组 驱动齿轮 承重 固定座 振动激励信号 多层结构 共振效应 减振单元 驱动电机 阻尼参数 最优参数 外接杆 外接 下端 匹配 体内 便利 贯穿 配置 | ||
1.一种多变抗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承重固定座,下承重固定座的中部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贯穿支撑座的主动驱动齿轮支撑杆,主动驱动齿轮支撑杆上设有多层结构相同的驱动齿轮组,主动驱动齿轮支撑杆的上端连接上承载板,主动驱动齿轮支撑杆的下端连接驱动电机,每层的驱动齿轮组包括主驱动齿轮和与主驱动齿轮相啮合的左右对称设置的左次级驱动齿轮、右次级驱动齿轮,主驱动齿轮、左次级驱动齿轮和右次级驱动齿轮设置在封闭的腔体内,腔体的内壁上设有凹槽轮齿,左次级驱动齿轮、右次级驱动齿轮与腔体的内壁上凹槽轮齿啮合,腔体的外壁设有对称设置的一组驱动齿轮组外接杆,每个驱动齿轮组外接杆外接有减振单元,减振单元也是分层设置,层数与驱动齿轮组层数相同,每相邻的两层减振单元之间设有与他们紧密连接的减振单元限位橡胶垫,最顶层的减振单元和上端连接上承载板之间设有紧密连接的摩擦片,最底层的减振单元与下承重固定座之间也设有紧密连接的减振单元限位橡胶垫,腔体内设有左次级齿轮组支撑柱和右次级齿轮组支撑柱,左次级齿轮组支撑柱和右次级齿轮组支撑柱的两端均呈弧顶朝外的弧形状,弧顶与腔体的上部或底部点接触,其中左次级驱动齿轮和右次级驱动齿轮分别设置在左次级齿轮组支撑柱和右次级齿轮组支撑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抗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单元包括带开口的金属壳,所述金属壳包括竖板及与竖板两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与竖板在同一平面内且垂直,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的外端均带有弯头,两弯头相对不闭合,金属壳的内部由底向上顺序设置有减振橡胶垫、固定橡胶座、内约束单元、固定传导铁芯和粘性橡胶垫,其中内约束单元为带开口的夹层,夹层开口方向与金属壳的开口方向一致,夹层内设有变橡胶质量块,变橡胶质量块在夹层内可自由滑动,变橡胶质量块与驱动齿轮组外接杆连接,夹层的内层上顶部设有阵列红外传感器组,阵列红外传感器组与变橡胶质量块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抗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连接上承载板上设有振动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抗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组的数量为至少3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抗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组外接杆的数量为至少8个,外接杆连接的变橡胶质量块在质量分布上,满足分布规律:m,m+mi,m+2mi,m+3mi,...,m+nmi,其中n+1表示变橡胶质量块在空间尺寸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分布数量,下一层的变橡胶质量块以上层的质量分布规律为基准,进一步按照同等规律进行累加分布,满足的分布规律为:m+(n+1)mi,m+(n+2)mi,m+(n+3)mi,...,m+(n+n)mi,依次类推,依次完成对下层等变橡胶质量块的质量分布部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099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吊式隔振器
- 下一篇:一种皮带接头对中装置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