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PVC密封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9339.7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9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包鹿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67/02;C08L23/16;C08L91/06;C08K13/06;C08K9/04;C08K3/26;C08K3/22;C08K3/04;C08K3/38;C08K7/22;C08J9/10;C09K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陈婧 |
地址: | 325014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条 二苯磺酰肼醚 三元乙丙橡胶 钙锌稳定剂 抗收缩性能 碳酸钙 工艺控制 力学性能 氯化石蜡 制备过程 低收缩 发泡剂 氧化锌 增塑剂 阻燃剂 炭黑 制备 环保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低收缩PVC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包括PVC100份,三元乙丙橡胶15‑30份,增塑剂80‑100份,碳酸钙8‑18份,氧化锌8‑16份,炭黑15‑25份,氯化石蜡6‑10份,钙锌稳定剂5‑8份,二苯磺酰肼醚发泡剂0.5‑2份,阻燃剂1‑5份。本发明通过对密封条制备过程中独特的工艺控制,降低了VOC的含量,同时提高了密封条的力学性能,和抗收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密封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环保PVC密封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节能、环保、安全”是汽车发展永恒的主题,车内空气质量作为汽车环保、安全的重要方面,必将深刻影响消费者的购车理念。国内车用密封条行业生产的产品对其气味及挥发性有机物基本上没有进行控制,其检查数据超出国家法规标准的要求,车厢内异物严重。目前,密封条的生产厂家只是简单的在配方中加去味剂或香精、也有进行后续热烘处理来消除异味和有机挥发物,这种做法往往会使产品气味怪,甚至更难闻。VOC是上述密封条制备过程中溶剂或引发剂残留或化学反应生成的低沸点挥发性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不分毒性大小,统称为VOC,只有从源头出发,研发、制备、选择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内饰材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车内VOC超标问题。
共混型聚氯乙烯(PVC)热塑性弹性体以其力学性能优异、性价比高、加工成型容易以及可回收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汽车密封件、零部件等产品的制造。PVC密封条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另外加入增塑剂等其他成分来增强其耐热性、韧性、延展性等,PVC密封条易成型,可回收,可重复使用。增塑剂挥发或渗出,不仅使车内VOC严重超标还使密封条失去其原有的柔软性,变得很僵硬,而且很快老化收缩,长短收缩,断截面收缩,导致密封性变差,因此,急需开发新型环保PVC密封条体系,降低其VOC的溢出,提高其综合性能。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13554028公开了一种低VOC汽车密封条PV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采用一种由雷尼镍基催化剂和浓度为4%的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复配而成的VOC消除剂,通过在加工过程中的密闭空间内对VOC进行加氢处理,进而使其更易挥发而脱除。然而,该方法并没有解决其长期使用的老化收缩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低收缩PVC密封条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研究方案如下:
一种环保低收缩PVC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包括PVC100份,三元乙丙橡胶15-30份,增塑剂80-100份,碳酸钙8-18份,氧化锌8-16份,炭黑15-25份,氯化石蜡6-10份,钙锌稳定剂5-8份,二苯磺酰肼醚发泡剂0.5-2份,阻燃剂1-5份;
所述PVC为市售PVC,主要型号包括S-1000,S-1300,DH2500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三元乙丙橡胶为由过氧化二异丙苯和硫磺组成的硫化体系实施的复合交联体,该交联体能够与增塑剂体系形成致密氢键网络,较好地束缚增塑剂,避免其长时间使用析出。另一方面,该交联体还可与PVC母体和碳酸钙、氧化锌等固体填料协同形成强度高、弹性好的复合体,从而减少其收缩性能。
所述增塑剂为聚酯增塑剂,包括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1,3-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一方面,聚酯增塑剂的分子量较大,挥发性低,迁移性小,不易析出;另一方面其酯基可与三元乙丙橡胶中的不饱和氢更易形成氢键,进一步提高其抗析出性能和力学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聚酯增塑剂优选己二酸-1,2-丙二醇酯,由于其结构中含有一个甲基侧链,增加了网络的空隙,进而提高了其伸缩性能。
所述碳酸钙和氧化锌在使用前需用聚乙烯酸酯对其进行改性,改性后的碳酸钙和氧化锌颗粒的表面形成一层酯基功能化层,使其更易嵌入增塑剂和PVC的表面,使界面间具有更好的粘接效果,提高其耐疲劳性能。
所述碳黑粒径为25~30nm,比表面积80~100m2/g,该标准下的炭黑具有较高的耐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包鹿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包鹿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93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