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环境污染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6314.1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4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台政勋;杨桂朋;王海林;台炳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利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02F3/34;B09C1/10;C12R1/07;C12R1/125;C12R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2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微生物菌剂 复合微生物菌 防治 土壤改良 自然生态环境 复合微生物 微生态系统 长期保存 良性循环 水体水质 污染治理 周边环境 原有的 恢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环境污染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一种防治环境污染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水体水质防治用复合微生物菌和土壤改良用复合微生物菌;本发明所得的复合微生物产品即可用于原环境或周边环境的污染治理,使原有的微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的、长效的、可持续的原自然生态环境;本方法工艺独特,操作简单,成品可以长期保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菌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治环境污染的复合微生物菌剂。
背景技术
自然环境在没有受到人为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之前,都能自动的维持生态平衡,环境洁净,各种生物和谐共存,繁衍生息,这些都是环境微生物的成绩。随着人类生产、生活领域规模的不断扩大,排放的污染物数量突破了自然环境所固有的自净负荷,给自然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环境污染的恶化不仅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滞后性,而且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稳定的生活。
目前环境生态修复的微生物技术,大都是利用功能菌通过培养、扩繁后,应用于受污染的环境中。这些外来菌种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有它的不确定性,表现为:要么不适应当地的环境,繁殖能力差,作用力小达不到理想效果;要么过度泛滥不可控制,引起物种的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生态。 环境微生物作为自然界的主要降解类群,在环境污染修复过程中,稳定性强,有着显著效果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环境污染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环境污染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水体水质防治用复合微生物菌和土壤改良用复合微生物菌。
一种防治环境污染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植物光合作用菌的制备,
早上太阳未出来之前,采集健康茂盛的植物鱼腥草、半边莲、千屈菜、水马齿上部的嫩绿部分进行原料称重,戴好塑胶手套按比例添加高温灭菌后的红糖、蛋白胨搅拌均匀,揉搓至植物原料有汁液流出,用塑料薄膜密封后压实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保持36℃恒温培养7天后有一股淡淡的甜香味,揉出其中液体,通过滤布过滤装瓶即得植物光合作用菌;
步骤二,将上述所得植物光合作用菌中加入酵母菌、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光合菌、放线菌、硝化菌、反硝化细菌逐级扩繁培养后得本发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
作为优选,步骤一所述鱼腥草为15份、半边莲为15份、千屈菜为15份、水马齿为15份,红糖20份、蛋白胨10份。
作为优选,步骤二所述植物光合作用菌30份、酵母菌10份、乳酸菌5份、纳豆芽孢杆菌5份、枯草芽孢杆菌10份、地衣芽孢杆菌5份、光合菌5份、放线菌10份、硝化菌10份、反硝化菌10份。
作为优选,土壤改良用复合微生物菌主要从艾蒿叶、茶叶、竹笋中采集光合作用菌,与酵母菌、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光合菌、放线菌、硝化菌、反硝化细菌逐级扩繁培养后得本发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得的复合微生物产品即可用于原环境或周边环境的污染治理,使原有的微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的、长效的、可持续的原自然生态环境;本方法工艺独特,操作简单,成品可以长期保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防治环境污染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植物光合作用菌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利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利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6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