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9074.2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8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金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麦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42 | 分类号: | G02B27/42;G02B2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沈丽 |
地址: | 2150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产生元件 转角 子结构 衬底结构 衍射效率 矩阵 衍射光学元件 衬底表面 光学元件 矩阵排列 理论限制 台阶结构 相位连续 一次加工 结构光 列方向 衬底 加工 支撑 | ||
1.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通过单次投影曝光、原子层沉积和刻蚀工艺加工而成,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衬底结构和由衬底结构支撑的多个子结构,所述子结构在衬底表面成矩阵排列,在矩阵的行方向和列方向上,相邻两个子结构在衬底上坐标的距离为定值,所述子结构的尺寸相同,转角不同,子结构在绕衬底坐标(x,y)法线的转角θ和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φ(x,y)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m为任意整数,φθ=0为θ=0时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结构光产生元件,有如下定义:
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复振幅分布g0(x,y)为:
其中,A0(x,y)为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振幅,φ0(x,y)为入射光在衬底坐标(x,y)处的相位,i为虚数单位;
子结构的复振幅透过率t(x,y)为:
t(x,y)=eiφ(x,y)
其中,φ(x,y)为待求相位分布;
入射光通过子结构后的复振幅分布g(x,y)为:
输出平面的复振幅分布u(x1,y1,z)为:
其中,(x1,y1)为输出平面的坐标,z为输出平面与衬底所在平面的距离,λ是自由空间波长,r是输出平面上坐标为(x1,y1)的点到衬底中心的距离;
输出平面的光强分布I(x1,y1,z)为:
I(x1,y1,z)=|u(x1,y1,z)|2
其特征在于,计算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φ(x,y)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令φinit(x,y)=φ0(x,y)+φ(x,y)并,对φinit(x,y)赋值,将赋值后的φinit(x,y)作为初始相位分布,组成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初始复振幅分布
步骤b、根据复振幅分布得到u(x1,y1,z);
步骤c、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光强分布Igoal(x1,y1,z)为:
Igoal(x1,y1,z)=|ugoal(x1,y1,z)|2=|Bgoal(x1,y1,z)|2,
其中,ugoal(x1,y1,z)为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复振幅分布,Bgoal(x1,y1,z)为目标3D结构光点阵的实振幅分布;
步骤d、用Bgoal(x1,y1,z)替代u(x1,y1,z)中的实振幅,组成新的输出平面复振幅分布为:
步骤e、利用步骤d得到的新的输出平面复振幅分布根据如下公式:
得到新的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复振幅分布g(x,y);
步骤f、步骤e中g(x,y)的实振幅用入射光实振幅A0(x,y)代替,相位部分保持不变,组成新的入射光通过元件后的复振幅分布为:
步骤g、计算入射光实振幅误差δg和输出平面实振幅误差δu分别为:
步骤h、判断入射光实振幅误差δg和输出平面实振幅误差δu是否均小于各自阈值,如果:
是,将复振幅分布写成返回步骤b;
否,迭代结束,按照以下公式:
计算得到子结构在衬底坐标(x,y)处对应的相位φ(x,y)。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麦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麦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90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