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功率无线及电力线通讯的多源通讯网络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9043.7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1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刚;朱彬若;朱铮;顾臻;陈金涛;赵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14 | 分类号: | H04L41/14;H04W24/06;H04L12/46;H04B3/5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翁惠瑜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功率 无线 电力线 通讯 网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功率无线及电力线通讯的多源通讯网络,包括单模载波节点、单模无线节点、全双模节点和半双模节点,各节点按设定组网方式组成所述多源通讯网络,所述多源通讯网络包括多个子网,各子网间无重叠,所述设定组网方式包括以下步骤:1)基于采集系统数据库信息,生成初始网络模型;2)通过台区分区及相位识别对所述初始网络模型进行调整和切换,生成最终网络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现微功率无线和电力线通讯的双模融合、节点通信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电信息采集网络,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微功率无线及电力线通讯的多源通讯网络。
背景技术
随着低压集抄系统建设的开展,市场上涌现出多种多样的低压本地数据通讯技术,这些方案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里面的采集效果也有差异,制约着数据采集的覆盖率,影响低压集抄建设的效果和应用。
双模通信是众多数据采集通信技术的一种,曾用“双模异构”来表示此通信技术,其具体的含义是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和微功率无线通信技术的混合技术,同时利用了两种技术的优点,相互克服了两种技术的缺点。双模通信理论上具备了电力线载波和微功率无线通信两种技术的优点,相互克服了两种技术的缺点,传输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得到提升。但实际应用情况却不尽然,要想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对混合组网、信道调度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当前阶段国内的主要双模方案厂家基本都以一种技术为主,另一种技术作为补充或桥接的作用。
现有的通讯方案均将所有采集节点同类处理,采用单一的组网方式,并未针对电能表、水表、气表、热表进行甄别利用。
目前的双模通讯技术大多采用一种技术为主,另一种技术作为补充或桥接,或者两张通讯网络同时运行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单一的通讯技术存在通讯不稳定、抗干扰能力弱、点对点通讯距离近、易受电力线或者环境影响、无法实现接线异常自动识别等缺点。
2.简单的电力线通讯和无线通讯进行拼凑,无法真正意义上做到双模融合、混合组网,无法真正发挥两种通讯技术的优势,通讯效率、通讯稳定性和覆盖率无法实现质的提升。
3.采用单一的组网方式,不针对电能表、水表、气表、热表进行甄别利用,造成多源采集特征不能充分利用,组网效率仍存在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讯不稳定、抗干扰能力弱、点对点通讯距离近、易受电力线或者环境影响、无法实现接线异常自动识别等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微功率无线及电力线通讯(PLC)的多源通讯网络。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微功率无线及电力线通讯的多源通讯网络,包括单模载波节点、单模无线节点、全双模节点和半双模节点,各节点按设定组网方式组成所述多源通讯网络,所述多源通讯网络包括多个子网,各子网间无重叠,
所述设定组网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采集系统数据库信息,生成初始网络模型;
2)通过台区分区及相位识别对所述初始网络模型进行调整和切换,生成最终网络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全双模节点中,微功率无线和载波同时发送和同时接收,
所述半双模节点中,微功率无线和载波同时接收但分时发送。
进一步地,根据电、水、热、气表的节点特征,以位置集中器的表计视为一个子网。
进一步地,所述多源通讯网络包括主节点、从节点和中继节点,所述主节点为全双模节点。
进一步地,所述台区分区具体为:根据各节点的时间偏移量进行台区划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90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