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塑性混凝土测速定位的等距漏管型压力传感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3227.2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3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清;许梁梅;周杰英;吴世海;齐飞;孙鹏;方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尚德铁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尚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9/04 | 分类号: | G01L9/04;G01F23/18;G01F23/16;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610036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管 塑性混凝土 等距 传感单元 压力传感器装置 测速 混凝土 侧槽 浮浆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 显示控制单元 测力传感器 标高位置 等距开设 施工过程 施工现场 施工作业 速度信息 信息连接 中粗骨料 轴向方向 位置点 管件 浆料 空管 现浇 桩头 垃圾处理 工作量 测量 阻挡 节约 流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塑性混凝土测速定位的等距漏管型压力传感器装置,固定在现浇施工现场中特定位置点以获取流动的塑性混凝土的到达位置和速度信息。由传感单元和与传感单元信息连接的显示控制单元构成;所述传感单元具有一等距漏管和置于等距漏管底部的测力传感器,所述等距漏管为一中空管件,管件轴向方向上等距开设有侧槽,所述侧槽容许浆料进入而阻挡塑性混凝土中粗骨料进入。本发明公开的装置用来识别水下混凝土灌注桩作业时的标高位置是否出现浮浆,并能测量出浮浆和混凝土上升的速度,为施工作业提供指导,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超灌的状况,节约混凝土使用量并减少后续去桩头及垃圾处理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灌注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塑性混凝土测速定位的等距漏管型压力传感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下灌注混凝土桩的施工过程中,最先灌注的桩底部的混凝土被后续混凝土逐渐顶升到桩头部位。因此水下灌注桩桩头部位的混凝土总是最先灌注的那部分。受桩底沉渣、护壁泥浆、孔壁形状、钢筋笼和桩长的影响,需要足够的高度才能保证桩头部分混凝土的质量,因此,保证稳定和足够的超灌高度对于确保桩头部位混凝土强度是必要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超灌高度宜为800-1000mm(标高和超高之间的距离),就是为了保证桩头部位混凝土的强度。但是,由于缺乏适合的混凝土识别装置,一些工程的超灌高度控制的很差,出现超灌高度过高和不足的情况,如果低于超灌高度,可能造成桩头质量不合格的后果,如果超灌高度过分超高,则既浪费混凝土,又增加了后续打掉多余桩头和处理垃圾的工作量。目前的灌注施工过程中,常采用人工观测的方式识别混凝土:用绳子吊重锤不断地检测观察。存在的问题是:控制灌桩的操作人员获取的信息不足,只能依靠经验和全程高度认真负责观察来控制超灌高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塑性混凝土测速定位的等距漏管型压力传感器装置,能够识别传感器位置处是否出现泥浆和砂浆,并能计算出混凝土上升的速度,为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提供指导。将传感器安装至需要探测混凝土的位置(如水下灌注桩施工作业中的标高位置附近),当浮浆和混凝土到达时,装置中的测力传感器的输出值会发生变化,通过线缆传输到显示控制单元部分,显示控制单元分析并输出显示,指导施工作业。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塑性混凝土测速定位的等距漏管型压力传感器装置,由传感单元和与传感单元信息连接的显示控制单元构成;
所述传感单元包括等距漏管和安装于距漏管底部的测力传感器;所述等距漏管为一中空管件,管件轴向方向上等距开设有侧槽,所述侧槽容许浆料进入而阻挡塑性混凝土中粗骨料进入;
所述测力传感器与等距漏管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测力传感器通过通信线缆将测量值传输到显示控制单元,所述显示控制单元通过分析测量值的大小和变化量而识别出混凝土的上升速度和顶面位置从而控制和指导施工作业。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单元与显示控制单元通过缆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等距漏管是在中空的圆管或矩管上,每隔一定距离开一等长度的侧槽。
进一步地,所述等距漏管底部周侧内表面开有内螺纹,测力传感器上部外表面周侧设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测力传感器与等距漏管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测力传感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压板、软膜、电路板和填充胶组成,压板与等距漏管直接接触,填充胶垫住底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可以在水下混凝土灌注桩的作业过程中,监控当流体达到标高位置继续上升时的顶面位置和流体上升速度,从而有效指导现场操作人员完成作业,起到保障质量和节约成本的作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尚德铁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尚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尚德铁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尚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32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