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硬度高硼耐磨铸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9401.6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7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润;张永锟;宋述鹏;徐凯;陈金;郝康达;周和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3/06 | 分类号: | C22C33/06;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14;C21D1/18;C21D6/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度 耐磨 铸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高硬度高硼耐磨铸钢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所述高硬度高硼耐磨铸钢的化学成分是:B为1.5~3.0wt%;C为0.2~0.8wt%;Al为0.5~0.8wt%;Si为0.7~1.0wt%;Mn为4.0~7.0wt%;Ti为0.3~0.5wt%;Ce为0.4~0.6wt%;Mg为0.4~0.6wt%;S﹤0.03wt%;P﹤0.04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先将废钢、生铁、硼铁、硅铁、锰铁、钛铁、稀土镁硅合金、稀土硅铁合金和增碳剂按所述化学成分配料,再将钛铁、稀土镁硅合金和稀土硅铁合金预置在浇包包底;然后将由其他配料冶炼的钢液浇入浇包,采用铁模浇铸成形,冷却,回火处理,制得高硬度高硼耐磨铸钢。本发明工艺简单和制备成本低,所制备的高硬度高硼耐磨铸钢不仅硬度高,且韧性和耐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耐磨铸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硬度高硼耐磨铸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材料破坏有三种主要形式:断裂、腐蚀和磨损。尽管磨损不像另外两种形式引起金属工件灾难性的危害,但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是相当惊人的。失效的机械零件中约有75~80%源于金属磨损,而磨损导致的失效不仅影响机器设备使用效能的发挥和耐用性,而且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以更换配件和维修设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人们研发了各类耐磨材料,高硼铁基耐磨合金是其中的一类。高硼铁基耐磨合金相比于其他钢铁基耐磨材料,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由于其不含有大量Ni、Cr、Cu、Mo、W和V等贵重合金元素,成本低;二是合金中硬质相Fe2B的显微硬度为HV1300~1600,与高铬铸铁合金中硬质相Cr7C3的显微硬度HV1200~1500相当或略高,耐磨性能好。
低载荷工况对于材料的韧性要求较低,对硬度要求较高,适合采用韧性较低的高硼铁基耐磨合金替代现有耐磨材料,降低工件制造成本。然而,目前的铸态高硼铁基耐磨合金的硬度不高,以45HRC居多,往往低于55HRC,没有充分发挥硼化物高硬度的特点。为了提高铸态高硼铁基耐磨合金的硬度,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添加合金元素并进行热处理或单独进行热处理。如:邓培凯等添加了不同含量的铬(邓培凯等.铬对亚共晶Fe-C-B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3.34(12):67-71);何正员等对其进行高温淬火热处理(何正员等,淬火温度对铸造Fe-0.61C-1.56B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3.38(2):67-69)。这两种方法虽在提高硬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合金的韧性,但由于添加贵重合金元素及采用高温热处理,增添了工艺流程,提升了制造成本。对于应用在低载荷工况下的工件,这两种方法显然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和制备成本低的高硬度高硼耐磨铸钢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高硬度高硼耐磨铸钢不仅硬度高,且韧性和耐磨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高硬度高硼耐磨铸钢的化学成分是:B为1.5~3.0wt%;C为0.2~0.8wt%;Al为0.5~0.8wt%;Si为0.7~1.0wt%;Mn为4.0~7.0wt%;Ti为0.3~0.5wt%;Ce为0.4~0.6wt%;Mg为0.4~0.6wt%;S﹤0.03wt%;P﹤0.04wt%;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高硬度高硼耐磨铸钢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废钢、生铁、硼铁、硅铁、锰铁、钛铁、稀土镁硅合金、稀土硅铁合金和增碳剂按所述高硬度高硼耐磨铸钢的化学成分进行配料;再将所述钛铁、稀土镁硅合金和稀土硅铁合金预置在浇包包底,然后将由其他所述配料冶炼的钢液浇入浇包,采用铁模浇铸成形,冷却,回火处理,制得高硬度高硼耐磨铸钢。
所述增碳剂为自然石墨压粒和石墨化电极粉中的一种;所述增碳剂的粒径为1~5mm。
所述钛铁合金、稀土镁硅合金和稀土硅铁合金的粒径为2~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94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