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苦苣菜组织培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8363.2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9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胡宇;田福平;于佳;贺泂杰;杨峰;张小甫;杨晓;朱新强;段慧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愈伤组织 植株 分化培养 组织培养 培养基 叶长 叶片 白砂糖 叶绿素 可溶性蛋白质 组织培养技术 试管苗移栽 活性炭 可溶性糖 生长发育 生根培养 新陈代谢 诱导培养 黄瓜汁 壳聚糖 透气的 无菌苗 壮苗 伸长 定植 起苗 琼脂 制备 生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苦苣菜组织培养的方法,涉及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无菌苗获得,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生长芽生根培养,试管苗移栽、定植,本发明在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中的10种培养基上均附加琼脂7~10g/L‑1,白砂糖15~25g/L‑1,壳聚糖为0.5~2g/L‑1,黄瓜汁为100~300g/L‑1和活性炭为I~3g/L‑1,能够调节苦苣菜根、茎、叶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使植株起苗快、长势旺、植株高且健壮、叶长且展开叶片多,能够加快苦苣菜的新陈代谢速度,因而具有壮苗促长的效果,能够在平均叶长以及芽平均伸长高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降低了培养基的制备成本,能够为植株提供养分、水分,并能起到透气的效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苦苣菜组织培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苦苣菜又叫苦菜、苦苣等,为菊科苦苣菜属一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山坡、山谷林缘、林下或平地田间、空旷处、近水处,在中国的很多地区有分布,苦苣菜地上含苦苣菜苷等成分,全草入药,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等功效,对痢疾、口疮等多种疾病有疗效,其嫩茎叶是人们喜食的野菜,也是家养动物喜食的青饲料,近年来人们发现,把苦苣菜作为青饲料喂饲家养动物,能减少腹泻、肠炎等疾病,因苦苣菜具有多种用途,长期以来人们始终采摘苦苣菜作为药用、饲用或食用,使其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致使野生苦苣菜在大连地区成了濒危植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苦苣菜组织培养的方法,通过在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中的10种培养基上均附加琼脂7~10g/L-1,白砂糖15~25g/L-1,壳聚糖为0.5~2g/L-1,黄瓜汁为100~300g/L-1和活性炭为I~3g/L-1,能够缩短苦苣菜组织的进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苦苣菜组织培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S01无菌苗获得:从山林草地上的野生苦苣菜上采收籽粒饱满的苦苣菜种子,放到磨口广口瓶中,用蒸馏水洗涤4次,再用70%乙醇灭菌25s,迅速用无菌水洗涤2次,接着用0.05%二氯化汞灭菌15min,最后用无菌水振荡洗涤6次,获得无菌种子,将无菌种子接种到装有无菌炉灰渣的培养瓶中,瓶中炉灰渣是经过筛、洗涤、烘干,直径约0.2~0.3cm的颗粒状炉灰渣.将颗粒状炉灰清装瓶后,用1/2MS培养基完全浸透,并高温高压灭菌,接种时用镊子将无菌种子插入炉灰渣内约0.4cm,每个培养瓶中接种10粒种子,置于温度为25C的条件下进行暗培养,在多数种子开始发芽时,将培养瓶转到光照强度3200Lx、温度25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光照培养,培养30~35d即可获得生长出2~3片真叶的苦苣菜无菌苗;
SS02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将具有2~3片真叶的苦苣菜无菌苗的根部和上部剪掉,保留具有2片子叶和1片真叶的下胚轴,接种到培养基上,在共27种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培养基上,每个培养接种40个下胚轴,重复2次,在25摄氏度条件下进行暗培养(无光照)和光照培养(每天12h光照,光照强度3200Lx);
SS03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取苦苣菜下胚轴诱导培养的愈伤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切成长0.3~0.5cm的愈伤组织块,接种到10种培养基,在25摄氏度条件下光照培养(每天12h光照,光照强度3200Lx);
SS04生长芽生根培养:将培养55~65d,长势旺盛的生长芽切下,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每个培养接种40个生长芽,重复2次,在25摄氏度条件下光照培养(每天12h光照,光照强度3200L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83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