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式人体安检系统及其安检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3407.2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1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熊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玉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杜立军;孙志一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石景山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检 安检通道 人体安检 毫米波成像 人工智能 决策单元 身份验证 人脸 架设 存储单元 单元通信 通信连接 复合式 输出端 输入端 检测 结果显示单元 成像比对 人脸识别 综合效率 出口端 进口端 阵列式 比对 中段 隐匿 终端 身份 进口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复合式人体安检系统及其安检方法,包括:安检通道,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人脸身份验证识别单元,架设于靠近进口端的安检通道一侧;毫米波成像单元,架设于安检通道中段两侧;安检终端,架设于安检通道外侧,包括:人工智能检测决策单元;人脸身份比对存储单元,输入端与人脸身份验证识别单元通信连接,输出端与人工智能检测决策单元通信连接;成像比对存储单元,输入端与毫米波成像单元通信连接,输出端与人工智能检测决策单元通信连接;安检结果显示单元。所述系统采用身份验证、人脸识别和阵列式毫米波成像技术相结合的人体安检技术,能有效提高人体隐匿物识别效率和安检效果,提高人体安检的综合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式人体安检系统及其安检方法。
背景技术
安全检查是港口、机场、车站、大型集会等人口和货物集散地的重要安全防范措施,也是公、检、法、司四大部门常用的技术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和货物的流动速度和瞬时密集度也越来越大,对上述公共场所安全检查的速度和友好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人体安检领域。
传统的人体安全检测手段主要是采用人工扫描的方法,安检工作人员通过手持式扫描仪对目标人体进行扫描,根据扫描仪的反应而判断人体是否携带有危险物品(枪支、刀具和毒品等),由于上述检查方法费时费力,且经常出现被检查人员不配合或有意隐藏危险物品的情况,导致漏检率很大。
近些年,随着毫米波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全新的人体安检装置获得实际应用,并在上述公共场所逐步获得推广,目前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然而,目前的毫米波人体安检系统都单纯地以毫米波辐射主动成像技术为主体,通过分析毫米波图像上可疑形状来进行可疑物判别,由于毫米波图像的分辨率不高,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系统对危险品的误报率很高,进而容易引发被检人员积压,甚至导致骚乱的发生,导致系统在人口高通量的场所难以获得很好的应用效果;另外,对于被检人员固定的公、检、法、司等要求误报率低的场合,单一判别和验证手段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单纯用毫米波主动成像技术来进行安全检查难以获得好的应用效果。
此外,单纯的毫米波成像安检系统存在如下不足:
(1)缺乏身份验证和人脸识别功能的有效集成:目前的人体安检系统中毫米波成像部分与身份验证和人脸识别部分相互独立,各自为阵,即先进行人脸识别和身份验证,然后进行毫米波成像进行隐匿危险品分析与识别,且判别结果之间并不产生数据上的联系,这样的布局使得毫米波图像不能与被检人员的身份验证结果一一对应,不利于有针对性的图像分析与判别;
(2)缺乏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人工智能识别环节:目前主流技术使用的都只是直接对毫米波图像进行可疑物的识别,所采用的存储技术局限于非互联的硬盘存储,缺乏对即时数据的强大处理能力和人工智能识别;
(3)在可疑物的实际判别过程中,由于可疑物的种类数量巨大,可疑物的判别时间较长,现有技术中缺乏对可疑物白名单的设置,无法进一步缩短判别时间,在被检客流量较大或者被检人员固定的情况下难以满足安检速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式人体安检系统及其安检方法,以解决现有毫米波安检技术误报率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玉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玉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34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外探测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式移动车道安检装置及其拆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