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45831.2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76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精准吉因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75 | 分类号: | C12N5/0775;A61K35/51;A61K9/08;A61P9/10;A61K31/195;A61K31/198;A61K31/727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许英伟 |
地址: | 5285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脐带 间充质 干细胞 mscs 及其 培养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MSCs培养步骤,所述MSCs培养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原代培养:取脐带的华通胶组织,以无血清培养基在低氧条件下培养,直至达到传代标准;所述传代标准为长至80-90%融合度;
传代培养:收集上述P1原代细胞,去除残留培养基,制得单细胞悬液,离心获得细胞沉淀;向该细胞沉淀中加入无血清培养基,在低氧条件下培养至传代,连续培养到P2-P3代;随后每次传代培养时加入盐酸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待细胞长至预定融合度时,消化、收集细胞,所述盐酸川芎嗪的加入量为浓度为40-80mg/L,所述参麦注射液的加入体积百分数为0.5%;加入盐酸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后继续培养传代至P4-P6代;
表型检测:对上述收集得到的细胞进行表型检测,符合CD31、HLA-DR、CD34和CD45阴性,CD44、CD73、CD90和CD105阳性的细胞为目标MSCs细胞,待用;
所述MSCs培养步骤中,所述低氧条件为:在氧浓度3-10%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所述无血清培养基选自: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或在DMEM、F12、DMEM/F12、RPMI1640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细胞因子所得到的培养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MSCs培养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MSCs制备步骤;在所述MSCs培养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质量控制步骤;
所述MSCs制备步骤为:采集剖腹产所得脐带组织,冷藏运输,且确保样本未经高能射线辐照,清洗,剥离组织中血管,取得组织中的华通胶组织;
所述质量控制步骤为:对获得的目标MSCs进行细胞鉴别及纯度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检测、细菌及支原体检测、内毒素检测、外源性致病因子检测、异常免疫性反应检测、致瘤性检测和/或添加成分残余量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SCs制备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供者筛查步骤:
1)供者于样本采集前做烈性传染病检测,所述烈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巨细胞病毒、EB病毒、吞噬T细胞病毒,上述烈性传染病均为未曾感染为合格;
2)供者于样本采集前做遗传病DNA基因检测,所述遗传病包括: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耳聋、抗维生素D佝偻病、苯丙酮尿症、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上述传染病均为阴性为合格;
3)供者于样本采集前3个月期间内未曾前往或停留疫区;
同时符合上述条件即为合格供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精准吉因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精准吉因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583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鼠红细胞悬液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