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芯及其组成的干式或半干式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44510.0 | 申请日: | 2019-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2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邱瑞光;*一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怡妏;邱瑞光;*一宏 |
主分类号: | H01M6/50 | 分类号: | H01M6/50;H01M6/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侯奇慧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及其 组成 半干式 | ||
一种电池芯及其组成的干式或半干式电池。该电池芯包括一负极层、一正极层及一散热层,该负极层具有一第一金属膜,及一设置于该第一金属膜上的负极材料膜,该正极层具有一设置于该负极材料膜上的绝缘膜,及一设置于该绝缘膜上的正极材料膜。干式或半干式电池包含一围壁、两个散热板及一电池芯,该两个散热板设置于该围壁两端,该两个散热板与该围壁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该电池芯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本发明的功效为可载该电池芯在充电放电时所产生的热能,可以通过该散热层有效地将热能从该电池芯内部导出,传导至该两个散热板,让该干式或半干式电池得以快速由内而外地传导热能,提升充电放电效果,且使周遭电子元件有更佳的运作效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电池,特别是指一种可以提高散热效果的干式或半干式电池。
背景技术
以往的电池的散热结构是另外设置于电池壳体外部,其导热效果差,若是电池产出的热能可适时且快速地导出,则可维持更佳的充放电效果。
然而,仅仅由设置于电池壳体外部散热结构所能够达到的散热效果有限,因此,一种能够更有效地将热能从电池内部导出的干式或半干式电池,为目前相关业者的研发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能够更有效地将热能从电池内部导出的干式或半干式电池及其电池芯。本发明的一种电池芯其包含一负极层、一正极层及一散热层,该负极层包括一第一金属膜及一设置于该第一金属膜上的负极材料膜,该正极层包括一设置于该正极材料膜上的绝缘膜,及一设置于该绝缘膜上的正极材料膜,该散热层设置于该正极材料膜上。
进者,该散热层的材料是选自石墨稀、碳纳米管,或其组合。
进者,可将该电池芯反复弯折,使该散热层反复地贴合在一起。
进者,将该电池芯卷绕,使该散热层邻近在第一金属膜。
本发明一种电池芯还包含多个间隙,该多个间隙界定出该正极膜、该负极膜、该散热层为多个块状区域,并以该多个间隙作为折迭线将该电池芯反复弯折。
本发明的一种干式或半干式电池,包含一围壁、两个散热板,及上述的电池芯,该多个散热板设置于该围壁两端,该多个散热板与该围壁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该电池芯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
本发明一种干式或半干式电池中,将该电池芯反复弯折使该散热层反复地贴合在一起,以置入该容置空间中,该散热层密接在其中一片散热板上。
本发明一种干式或半干式电池中,将该电池芯卷绕使该散热层邻近在该负极层的第一金属膜,以置入该容置空间中,该散热层密接在至少其中一片散热板上。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将该散热层设置于该电池芯中的正极层上,通过反复弯折或卷绕使该电池芯能够置入该容置空间中,该电池芯在充电放电时所产生的热能,可以通过该散热层有效地将热能从该电池芯内部导出,传导至该多个散热板,让该干式或半干式电池得以快速由内而外地传导热能,提升充电放电效果,且使周遭电子元件有更佳的运作效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干式或半干式电池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2是局部放大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干式或半干式电池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弯折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干式或半干式电池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4是立体分解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干式或半干式电池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5是剖面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干式或半干式电池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6是局部放大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干式或半干式电池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7是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发明干式或半干式电池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怡妏;邱瑞光;*一宏,未经林怡妏;邱瑞光;*一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45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体酮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动汽车数据存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监控系统